
0人評分過此書
- 自序
-
壹、賦家.諍臣.美人:呂向〈美人賦〉的以賦為諫及其與唐代諫諍史之交涉
-
一、緒論:唐賦與諫書視域下的呂向〈美人賦〉
-
二、賦家與諍臣:《新唐書》所見呂向著述及其諍臣身影
-
三、泰山封禪與花鳥獵豔:呂向〈美人賦〉與唐玄宗的盛世隱憂
-
四、女禍諷諫與李唐史鑒:〈美人賦〉與《唐鑒》的玄宗諷諫
-
五、結論 呂向〈美人賦〉:唐代以賦代諫的經典示現
-
-
貳、傾城.諫諍.長恨:呂向〈美人賦〉的玄宗諫諍及其與白居易詩、陳鴻傳奇的對讀
-
一、緒論 長安與長恨:呂向〈美人賦〉到白居易〈長恨歌〉
-
二、傾國傾城與盛世諫臣:呂向〈美人賦〉與開元諫臣的后妃論述
-
三、傾國傾城與文學傳承:呂向〈美人賦〉與白居易諷諭詩的玄宗情色論述
-
四、傾國傾城與文類和聲:〈美人賦〉與〈長恨歌〉、〈長恨歌傳〉的長恨書寫
-
五、結論 辭賦諫諍與君國長恨:呂向〈美人賦〉之玄宗論述及其史鑒意圖
-
-
參、詩學.賦學.史學:白居易之諫諍意識與諷諭情志
-
一、緒論
-
二、白居易諫諍意識及其詩學、辭賦學、史學之觀照
-
三、白居易新樂府詩的諫諍取向與辭賦諷諭傳統
-
四、白居易新樂府詩的諫諍取向與史鑒色彩
-
五、結論
-
-
肆、漢賦.宰輔.唐賦:李德裕漢賦學及其唐代宰相賦學
-
一、緒論 經典與世變:班固漢賦論述與唐代李德裕宰相辭賦之路
-
二、班固與辭賦:班固《漢書》及其〈兩都賦序〉的賦學論述
-
三、《漢書》與漢賦:李德裕的漢代閱讀及其漢賦論述
-
四、獻賦與言路:李德裕宰相賦學的君國諷諭與揄揚論述
-
五、經術與辭賦:唐李德裕的宰相學術及其科舉心術
-
六、結論 賦學與史學:班固漢賦學與李德裕唐宰相賦學的另類漢唐文化構圖
-
徵引文獻
-
-
伍、杜牧.文賦.諫書:杜牧的諫諍論述與〈阿房宮賦〉
-
一、緒論:唐代諫諍文化與杜牧諫諍意識
-
二、諫諍與權衡:杜牧的諫諍意識及其政治實踐
-
三、諫諍與文臣:杜牧制誥、奏表、祭神文之諫諍意識
-
四、過秦與諫唐:〈阿房宮賦〉的以論為賦及其諷諫意圖
-
五、論諫與史鑒:〈阿房宮賦〉的史鑒意識與諷諫策略
-
六、論諫與諷諫:從〈與人論諫書〉看〈阿房宮賦〉的諷諫策略
-
七、結論 文賦與諫書:唐代諫諍文化觀照下的杜牧〈阿房宮賦〉
-
-
陸、蟬聲.諫諍.立言:歐陽脩〈鳴蟬賦〉之諍臣身影及其困境隱喻
-
一、緒論:歐陽脩〈鳴蟬賦〉之蟬聲書寫與世變意涵
-
二、蟬聲與變聲:〈鳴蟬賦〉的書寫變創
-
三、蟬聲與諫諍:〈鳴蟬賦〉的諫諍隱喻
-
四、蟬鳴與困境:〈鳴蟬賦〉的諫諍困境
-
五、蟬鳴與立言:〈鳴蟬賦〉的困境超越書寫
-
六、蟬鳴與祈晴:〈鳴蟬賦〉之當代災患與人生感興
-
七、結論 〈鳴蟬賦〉:歐陽脩諍臣身影及其當代困境的文學隱喻
-
-
柒、辭賦.諫書.奏疏:歐陽脩進擬御試賦的「以賦為諫」及其文化身影
-
一、緒論
-
二、以賦為諫:〈進擬御試應天以實不以文賦〉撰寫緣起與諫書身影
-
三、諍臣與諫官:歐陽脩慶曆三年任職諫官前的諫諍意識的集中體現與主要見證
-
四、諍臣與賦家
-
五、奏疏與諫書:北宋仁宗朝臺諫群僚的「文/實」論述
-
六、結論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