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主要收錄筆者早期之賦學論文共九篇,使讀者能有辭賦史之概念。
- 自 序
-
壹、論荀子〈賦篇〉及其對後世賦作之影響
-
一、前 言
-
二、荀子及其〈賦篇〉之概述
-
三、論〈賦篇〉之隱語創作形式
-
四、荀子〈賦篇〉對後世賦作之影響
-
五、結 論
-
附錄:先秦兩漢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
貳、從曹植對前代文學作品之融化創新──論〈洛神賦〉對《楚辭》之繼承與開創
-
一、前 言
-
二、曹植對前代文學作品之融化創新
-
三、〈洛神賦〉對《楚辭》之繼承與開創
-
四、〈洛神賦〉對後世文學之開創意義
-
五、結 論
-
-
參、試論六朝豔情賦及其藝術表現
-
一、前 言
-
二、豔情賦之定義及其範疇
-
四、豔情賦之藝術表現
-
五、結 論
-
-
肆、論六朝賦詩化之原因及表現
-
一、前 言
-
二、賦篇詩化的原因
-
三、六朝賦詩化的表現
-
四、餘 論
-
-
伍、論南朝駢賦之對偶現象
-
一、前 言
-
二、南朝駢賦之對偶表現
-
三、結 論
-
附錄:南朝駢賦之對偶、句式一覽表
-
-
陸、試論顏延之〈赭白馬賦〉之藝術表現技巧
-
一、前 言
-
二、顏延之及其文學創作觀
-
三、〈赭白馬賦〉之藝術表現技巧
-
四、結 論
-
附錄:魏晉南北朝暨隋、先唐之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
柒、醜女賦初探
-
一、前 言
-
二、主題思想
-
三、結構佈局
-
四、鑄句遣字
-
五、藝術特色
-
六、結 論
-
附錄:唐代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
捌、論梅堯臣與范仲淹之〈靈烏賦〉
-
一、前 言
-
二、梅堯臣與范仲淹之生平交遊及賦作比較
-
三、從「烏」的形象談〈靈烏賦〉的創作背景
-
四、梅堯臣和范仲淹的〈靈烏賦〉對話
-
五、〈靈烏賦〉之內容理趣及其藝術表現
-
六、結 論
-
附錄:宋代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
玖、方苞〈七夕賦〉論析
-
一、前 言
-
二、方苞生平及其辭賦創作觀
-
三、〈七夕賦〉之創作背景
-
四、〈七夕賦〉解析
-
五、結 論
-
附錄一:金元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附錄二:明代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附錄三:明清之際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附錄四:《全臺賦》所載賦家及賦作一覽表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