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面對失去,願意走進悲傷,就能走出傷痛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3744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悲傷是禮物,證明我們曾經愛過。


傷痛也是一段旅程,我們要在路上尋找新的意義。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數度面對「失去」。尤其在新冠疫情開始後,全世界的人們都無國界地被迫面對各式各樣的失去:親人逝去、身體不再健康、失業……穩定安適的生活全變了調,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與傷痛。


每段失去,都讓人像經歷一場心理的大地震。在過程中,你會發現曾經熟悉的世界變得陌生,甚至產生厭世的想法,這些都很正常,因為悲傷並非在短期內能痊癒的疾病,而是條崎嶇漫長的道路,你需要走過去。


悲傷沒有時間表,每個人都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哀傷著,我們不用急著好起來;悲傷也沒有所謂的終結,即使在傷痛之中,我們不需刻意遺忘,仍可以繼續與離去者保持連結。


本書作者肯尼斯J. 多卡博士,是國際知名的悲傷輔導與心理治療師,他深耕悲傷心理諮商界數十年,提出諸多新的觀點,取代過去對於悲痛帶有批判性的想法。他認為「失去」給予人生最重要的任務,是我們必須好好面對失落,並學習在沒有對方的情況下繼續堅強活下去。如果我們願意接納悲傷,它就會給予我們力量,並讓我們在傷痛中成為更成熟的自己。


本書是傷痛者最好的GPS,能幫助人們重新找到人生定位,讓回憶留下,把哀傷帶走。不論是面臨失親、喪偶、失去手足或子女的傷痛,又或無法獲得社會支持的悲傷剝奪,例如失去同性伴侶或婚外情伴侶,以及因失業、自殺、意外身亡等被污名化的諸多失去,都提供諸多溫暖而實用的支持及建議。


本書金句



悲傷是你為愛付出的代價,但是你不一定需要藉由沈浸傷痛中來表達你的愛有多深。



有關「悲傷代表需要放手」的觀念,已經有了徹底的轉變。死亡結束的只是生命,而不是關係,時間或死亡永遠不會打破那種連結。



「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的悲傷五階段,是反映人們如何因應生病和臨終時期,而不是經歷悲傷的過程。以為自己的傷痛必須按照上述這些不同階段發展,會讓我們對悲傷有錯誤的期望。



在你悲傷時,你需要完成五個重大的任務:一、承認失去。二、應付失去的痛苦。三、學習自己過生活。四、與逝者保有連結。五、重建你的信仰與生命哲學。



悲傷就是「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因為你曾經熟悉的世界可能變得陌生,你必須學習之前輕忽的技能,盡你曾經疏忽的義務,或是在你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學習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現在必須學習在沒有逝者的世界中重新活下去。


療癒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導演  林書宇

  • 推薦序 認識悲傷,我們將更勇於擁抱它/蘇益賢
  • 推薦序 找到重建連結的希望/王意中
  • Part 1 願意走進悲傷,才能真正走出悲傷
    • 第一章 悲傷是禮物,證明我們曾經愛過
      • 死亡不是造成失去的唯一原因
      • 悲傷沒有時間表
      • 一定會哭?傷痛必然會痊癒?—關於悲傷的七大迷思
    • 第二章 何不勇敢來悲傷?
      • 失去的痛,身體都知道
      • 藏在悲傷底層的感覺
      • 哀傷的你,大腦在想什麼?
      • 失去信念的絕望
      • 你需要獨處,也需要分享
      • 典型VS.非典型悲傷反應
    • 第三章 在哀傷之旅中,尋找新的意義
      • 關於「失去」的六個問題
      • 強化心理韌性
      • 悲傷過後,練習如何好好活下去
      • 面對悲傷的五大任務
    • 第四章 悲傷沒有比較級
      • 悲傷測驗:你是理性還是感性的悲傷類型?
      • 你如何克服傷痛?
      • 以你的方式悲傷,但是別獨自承受
      • 讓回憶留下,把傷痛帶走
  • Part 2 人生,就是一段不斷失去的旅程
    • 第五章 重新學習一個人的生活
      • 婚姻中的相愛相殺
      • 年輕或年老時的喪偶人生
      • 當鰥夫、無子女或同性伴侶失去摯愛
      • 另一半走後,你要面對……
      • 未來該如何走下去?
      • 讓別人拉你一把
    • 第六章 孩子走了,但永遠活在父母心裡
      • 難以承受的喪子之痛
      • 當白髮人送黑髮人
      • 牽動全家的悲傷
      • 走過低潮,學會說再見
    • 第七章 即使我們是成人,也會成為孤兒
      • 當父母需要你的照顧
      • 從此,我再也不是誰的小孩
      • 巨變後的失落與哀愁
      • 直到父母過世,我們才算真正成年
    • 第八章 當我的兄弟姊妹走了……
      • 手足之情是一輩子的事
      • 失去從小一起長大的手足
      • 讓傷痛找到出口
  • Part 3 無法說出口的悲傷
    • 第九章 悲傷不該只是親人的專利
      • 誰才有資格悲傷?
      • 必須壓抑的那些傷痛
      • 找到情緒的出口
    • 第十章 誰能了解我的傷痛?
      • 當摯愛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 情感的結束VS.關係的失去
      • 影響身分,也失去自我肯定
      • 在成長中失去,也在失去中成長
    • 第十一章 這些人,也有哭泣的權利
      • 不知如何表達,並不代表不會悲傷
      • 無法公開的死亡訊息
      • 找到適合你的悲傷方式
  • Part 4 幫助自己,也學會幫助別人
    • 第十二章 儀式可以更有意義
      • 最後的告別,不一樣的葬禮
      • 那些被忽略的尊重
      • 創造替代的儀式
      • 說再見之後的治療儀式
    • 第十三章 求助,讓情緒有出口
      • 悲傷的併發症
      • 讓別人幫你走出悲傷幽谷
    • 第十四章 讓「悲」不再「傷」
      • 悲傷能讓人成長
      • 悲傷讓人哭泣,也讓人堅強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