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擁抱逝者,回歸自我人生的六次聚會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332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5名成員,6次聚會
一段好好送你離開的哀悼練習
讓一直逃避的哀悼能夠開始,你將重新找回邁出步伐的勇氣。


不再把自己囚禁在內心的牢籠,獻給「被留下來的人」──

第1次聚會──別急著找原因,先從「說出口」開始
當親愛的人離開,我們被悲痛與罪惡感籠罩,只想躲進情緒的黑洞。這時,請試著開口訴說自己的故事,重新看見離去的他,踏出哀悼的第一步。

第2次聚會──「我的哀悼」和「你的哀悼」不同
每個人哀悼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人號啕大哭,有人默默吞忍,並非和自己的方式不同就是不傷心、不痛苦。給予彼此空間,才能找到自己的哀悼方式。

第3次聚會──試著輕鬆地說出那個人的名字
「要是整理遺物,就好像承認他真的走了。」整理遺物不是將他抹去,而是整頓自己,並且從中喚醒美好的回憶,不再害怕觸碰過去

第4次聚會──擺脫「一定要為他做些什麼」的罪惡感
無需背負「一定要做些什麼」的罪惡感,反而該找回「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的餘裕,才有機會讓脆弱受傷的心獲得釋放。

第5次聚會──無論好壞,完整的記憶才有完整的懷念
哀悼是為了「好好記住逝者」,但若一味把他記憶成毫無缺點的好人,哀悼就很難有進展。不用將逝者「神聖化」,誠實面對一切回憶,更能完整的懷念他。

第6次聚會──將自己的未來與逝者連結,找回人生動力
寫信給他,並回一封想像對方寫給你的信,與他進行想像對話時,也能看見自己是如何從無處宣洩的情感中掙扎前行,進而將悲傷昇華。

關於本書──
親友的死亡都會對留下來的人造成一定衝擊。書中的聚會成員都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有人失去了久病的父母、憂鬱症的兄弟姐妹,他們都是第一次面對死亡,不知如何面對悲痛、逃避與罪惡感,導致無法從哀傷中脫離,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他們,都亟需一段「完整的哀悼」。
本書以六次「金盞花哀悼聚會」展開。金盞花的花語是「幸福一定會到來」,也是動畫《可可夜總會》中,撒在連接人世與陰間那座橋上的花。作者將以專業的方式引導你循序漸進、完整地緬懷逝者,為自己重新找到前進的力量。
  • 重生推薦
  • 前言 繼續書寫我們的故事
  • 第1個哀悼之夜——我們都是第一次
    • 我們為什麼聚在一起?
    • 自我介紹:我是自殺者遺族
    • 那個人離開的那一天
    • 看見逝者的模樣
    • 我們都是第一次參加葬禮
    • 好想知道「為什麼?」
    • 第一次聚會結束時
  • 第2個哀悼之夜——意識到我們正看著彼此
    • 體會開口分享的力量
    • 當他活過的一切痕跡都將抹去
    • 他走了以後,我的日常——面對自己的悲傷
    • 我的哀悼和你的哀悼不同
    • 能和家人談談那個人嗎?
    • 會告訴別人他是怎麼走的嗎?
    • 別人的安慰
    • 第二次聚會結束時
  • 第3個哀悼之夜——練習輕鬆地說出他的名字
    • 從「我的哀悼」轉向「你的哀悼」
    • 等我完成這六次聚會之後
    • 當人們提起「自殺」時
    • 關於「自我了結生命」的心情
    • 整理他留下的東西
    • 網路世界裡,他留下的痕跡
    • 第三次聚會結束時
  • 第4個哀悼之夜——如何對我的未來產生勇氣
    • 擁有「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的從容
    • 他走後的第一個忌日
    • 寫在遺書中的,以及沒寫的
    • 情感的過渡期
    • 如何看待我的罪惡感?
    • 第四次聚會結束時
  • 第5個哀悼之夜——記住他的幸福、煩惱與熱情
    • 懷抱再相見的信念
    • 各自的哀悼1:子女走後,父母與留下來的孩子
    • 各自的哀悼2:丈夫走後,媳婦與婆家的關係
    • 完整記住逝者的意義
    • 被剝奪的哀悼
    •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變化
    • 第五次聚會結束時
  • 第6個哀悼之夜——讓我的人生與逝者連結在一起
    • 我們都有想說的話
    • 看著遺物,記住他的人生
    • 哀悼寫作:為他,也為自己而寫
    • 六次聚會結束後,我們……
    • 什麼時候需要專業幫助?
  • 後記 打開逝者的故事盒,展開一直延遲的哀悼
  • 附錄一 自殺者遺族權利典章
  • 附錄二 自殺警告訊號分類
  • 附錄三 複合哀悼障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