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政治思想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502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國政治思想史》共五編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辛亥。從政治思想的歷史背景,可分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專制天下之政治思想與近代國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依政治思想的演變趨勢,則分為創造、因襲、轉變及成熟四個時期。
全書所論及的古今學者六十餘人,文獻資料極為豐富。蕭公權先生採政治學的觀點,用歷史學的方法,敘述晚周以來兩千五百年間的政治思想。體例以時代為經,以思想派別為緯,取材則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論價值者為主。闡釋各家思想,力求態度客觀。偶有評論,也是意在辨明其歷史地位,而非任意抑揚,臆斷得失。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新校本說明
  • 出版說明
  • 增訂版弁言
  • 凡例
  • 目次
  • 緒論
  • 第一編 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創造時期
    • 第一章 先秦政治思想之流派
      • 第一節 歷史背景
      • 第二節 地理分布
      • 第三節 交互影響
      • 第四節 時代先後
    • 第二章 孔子
      • 第一節 孔子之身世及時代
      • 第二節 從周與正名
      • 第三節 仁
      • 第四節 德禮政刑
      • 第五節 君子
      • 第六節 大同、小康與三世
    • 第三章 孟子與荀子
      • 第一節 孟、荀之身世及時代
      • 第二節 民為貴
      • 第三節 定於一
      • 第四節 一治一亂
      • 第五節 禮
      • 第六節 治法與治人
      • 第七節 天人之分
    • 第四章 墨子
      • 第一節 墨子之身世及時代
      • 第二節 兼愛交利
      • 第三節 尚同
      • 第四節 天志明鬼
      • 第五節 尚賢
      • 第六節 節用
      • 第七節 非攻
    • 第五章 老子與莊子
      • 第一節 老、莊之身世及時代
      • 第二節 反者道之動
      • 第三節 無為而無不為
      • 第四節 齊物外生
      • 第五節 在宥
    • 第六章 管子
      • 第一節 管子之身世及時代
      • 第二節 尊君與順民
      • 第三節 以法治國
      • 第四節 經俗
      • 第五節 經產
      • 第六節 經臣
    • 第七章 商子與韓子
      • 第一節 商、韓之身世及時代
      • 第二節 勢
      • 第三節 農戰
      • 第四節 法
      • 第五節 術
  • 第二編 專制天下之政治思想——因襲時期
    • 第八章 秦漢之墨與法
      • 第一節 墨學之消沉
      • 第二節 李斯(西元前280?-前208)
      • 第三節 法家思想之餘波
      • 第四節 法、儒之爭勝與合流
    • 第九章 賈誼至仲長統
      • 第一節 儒學之復興
      • 第二節 賈誼(前200-前168)
      • 第三節 董仲舒(約前179-前104)
      • 第四節 董子以後之天人論
      • 第五節 桓譚至仲長統(西元179-219)
    • 第十章 《呂氏春秋》至王充《論衡》
      • 第一節 道家與雜家
      • 第二節 漢代之黃、老
      • 第三節 《呂氏春秋》(西元前241)
      • 第四節 《淮南鴻烈》(約西元前130)
      • 第五節 王充《論衡》(約西元80)
    • 第十一章 王弼至葛洪
      • 第一節 魏晉老、莊思想之背景及淵源
      • 第二節 無為
      • 第三節 無君
      • 第四節 《列子》
      • 第五節 葛洪
      • 第六節 佛教所引起之爭論
    • 第十二章 韓愈、柳宗元、林慎思
      • 第一節 唐代儒學之復盛
      • 第二節 韓愈(768-824)
      • 第三節 柳宗元(773-819)
      • 第四節 林慎思
    • 第十三章 唐朝五代道家之政論
      • 第一節 唐代道教之尊崇
      • 第二節 元結(723-772)
      • 第三節 《无能子》(887)
      • 第四節 羅隱(833-909)
      • 第五節 譚峭
    • 第十四章 兩宋之功利思想
      • 第一節 宋代思想之大勢
      • 第二節 李覯(1009-1059)
      • 第三節 王安石(1021-1086)
      • 第四節 陳亮(1143-1194)
      • 第五節 葉適(1150-1223)
    • 第十五章 元祐黨人及理學家之政論
      • 第一節 司馬光(1019-1086)
      • 第二節 蘇洵、蘇軾及蘇轍
      • 第三節 邵雍(1011-1077)
      • 第四節 二程與朱、陸
      • 第五節 《忠經》
  • 第三編 專制天下之政治思想——轉變時期(上)
    • 第十六章 明代專制思想之反動與餘波
      • 第一節 劉基(1311-1375)
      • 第二節 方孝孺(1357-1402)
      • 第三節 張居正(1525-1582)
      • 第四節 呂坤(1526-1618)
    • 第十七章 王守仁與李贄
      • 第一節 王守仁(1472-1528)
      • 第二節 李贄(1527-1602)
      • 第三節 西學之初來與失敗
    • 第十八章 明末清初之反專制思想
      • 第一節 專制之覆轍
      • 第二節 黃宗羲(1610-1695)
      • 第三節 唐甄(1630-1704)
      • 第四節 顧炎武(1613-1682)
    • 第十九章 王夫之
      • 第一節 制度論
      • 第二節 民族思想
      • 第三節 呂留良與曾靜
    • 第二十章 太平天國
      • 第一節 政治思想之消沉
      • 第二節 太平天國政治思想之背景
      • 第三節 太平天國之政治理想
  • 第四編 近代國家之政治思想——轉變時期(下)
    • 第二十一章 戊戌維新
      • 第一節 戊戌維新之歷史背景
      • 第二節 康有為之政治哲學
      • 第三節 大同之理想
      • 第四節 康有為之維新論
      • 第五節 譚嗣同(1865-1898)
    • 第二十二章 梁啟超
      • 第一節 身世與學術
      • 第二節 世界大同與民族國家
      • 第三節 民權與君憲
      • 第四節 民治理論
      • 第五節 進步思想
    • 第二十三章 戊戌前後之維新思想
      • 第一節 馮桂芬(1809-1874)
      • 第二節 張之洞(1837-1909)
      • 第三節 何啓與胡禮垣
      • 第四節 嚴復(1853-1921)
    • 第二十四章 辛亥革命
      • 第一節 革命運動之勃興
      • 第二節 鄒容《革命軍》
      • 第三節 同盟會時代之革命思想
      • 第四節 章炳麟(1868-1936)
  • 第五編 近代國家之政治思想——成熟時期
    • 第二十五章 孫中山(本編缺文)
  • 附錄 中國政治思想史參考資料輯要凡例
  • 附錄 中國政治思想史參考資料緒論
  • 引用書目
  • 藏書票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