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儒家政治哲學:政治、城市和日常生活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269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的作者是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寧(Daniel A. Bell)教授,書中收錄了作者多篇對於中國儒家政治哲學觀點的文章。他認為儒家倫理學不僅塑造了中國的國家政治,而且塑造了城市生活和人們在家庭和工作單位的日常生活交往,他提出應將儒家選賢任能的傳統與講究政治參與、自由、透明和寬容的民主傳統結合起來,認為這是中國政治發展的方向和必然結果。

本書從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視角──一個在清華大學、山東大學講授政治哲學將近20年的加拿大人──出發,提出獨特的觀點,相信可讓中國讀者反思他們習以為常的政治概念。
  • 總序
  • 自序
  • 作者及譯者簡介
  • 前言:離開自由框架,選擇儒家學說—專訪貝淡寧
    • 一、發現儒學
    • 二、如何定義身份
    • 三、城市與國家
    • 四、城市有精神
    • 五、中國人為什麼重視賢能政治?
    • 六、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賢能政治
    • 七、中國政權是賢能政治嗎?
    • 八、局限性和前景
  • 第一部分 儒家民主
    • 第一章 有中國特色的民主:一項政治提議
      • 一、限制民主的民粹主義
      • 二、選擇性提議
      • 三、提議
    • 第二章 認真對待精英主義:有儒家特點的民主
      • 一、賢能政治與民主:兩種重要的價值
      • 二、賢能政治在當代東亞的表現
      • 三、由受過教育的精英治理,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 四、對民主的需要
      • 五、制度化儒家民主
      • 六、黃宗羲的建議
      • 七、 一個現代儒家民主方案
      • 八、 二十一世紀中的賢士院
      • 九、民主院與賢士院之間的衝突
      • 十、可行性的問題
      • 十一、一種對「民治」的非威權主義的選項
  • 第二部分 中國新儒家
    • 第三章 走向仁愛和進步的儒家倫理學?
      • 一、儒家為什麼復興?
      • 二、既不民主也不專制
      • 三、儒家的普及
      • 四、中國之外?
    • 第四章 從共產主義到儒學:中國政治未來的文本變化
      • 一、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的終結
      • 二、儒學的復興
      • 三、對西方自由民主的挑戰?
    • 第五章 戰爭、和平和中國的軟實力
      • 一、從國家主權到全球和諧
      • 二、為了和平的戰爭
    • 第六章 平等社會中的等級禮儀
      • 一、荀子論禮
      • 二、當代東亞社會中的禮儀
      • 三、在當代中國復興等級禮儀
      • 四、東亞之外?
    • 第七章 僱主該如何對待保姆?
      • 一、個人的也是政治的
      • 二、有差別的公民身份的經濟利益
    • 第八章 論作為儒家:為什麼儒家一定老邁、嚴肅和保守呢?
      • 一、儒學作為生活方式
      • 二、道德品質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嗎?
      • 三、開玩笑有什麼錯?
      • 四、儒學和政治參與
      • 五、儒家和中國人特徵
    • 第九章 《論語》的去政治化
      • 一、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 二、歪曲《論語》?
      • 三、《論語》的去政治化
    • 第十章 蔣慶的「政治儒學」
      • 一、復興公羊傳統
      • 二、 三種合法性的政治含義
      • 三、 三院制國會建議的評價
      • 四、後記(二○○七年九月)
  • 第三部分 城市的精神
    • 第十一章 儒家與民族主義能否相容?
      • 一、儒家民族主義的可能性
      • 二、論儒家民族主義之可欲性
    • 第十二章 城市與身份認同
    • 第十三章 愛城主義
      • 一、都市社群主義
      • 二、逛街和講故事
      • 三、推廣一種精神
      • 四、《城市的精神》的提綱
      • 五、點與線
    • 第十四章 新加坡:建國之城
      • 一、物質福利的價值
      • 二、多元種族主義的價值
      • 三、賢能政治的價值
      • 四、愛國主義和政治壓制
    • 第十五章 香港:享樂之城
      • 一、殖民主義和發財
      • 二、共產黨國家的資本主義城市
      • 三、沒有享樂主義的物質主義
    • 第十六章 北京:政治之城
      • 一、過去:抹去過去的痕跡
      • 二、現在:去政治化的政治
      • 三、未來:復興過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