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政道與治道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6242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此書收錄15篇儒學研討會的論文。撰稿者,中國大陸學者有兩位;日籍學者有四位;韓籍學者有三位;台灣學者有五位,美國學者有一位。討論當代新儒家的論文有三篇。討論東亞儒學的論文有七篇,其中談日儒者有三篇,談韓儒者有三篇;談琉球如學者有一篇。討論古代中國儒學的論文則有兩篇。討論現代儒學的論文有一篇。討論晚明遺民儒學的論文有一篇。而另外一篇論文是對中國儒家的一般性論述。以上論文就地理範圍言,跨及中國大陸、臺灣以及日韓琉;就時間脈絡言,則從上古通過近代、現代而及於當代。而若檢視其內容,基本上,多就如家的政治思想、學術以及儒者的政治觀念和實踐而闡述詮釋之。若就研究的儒家思想家或政治家言探討人物包括韓儒趙光祖、鄭道傳;中國儒家王船山、梁漱溟、康有為、徐復觀、孫中山;日本儒家山崎闇齋。論者有就傳統儒家之政道、治道的政治思想進行論述,亦有就傳統儒家政治理想和觀念在當代民主政治文化下的問題、優缺點以及因應之方而詮釋者。甚至有就當代新儒家與當代人間佛教對於現代性中的治世觀進行對照而論述者。
  • 序 潘朝陽
  • 孟子哲學的三個面向及其對儒學之塑形意義 丁為祥
  • 王船山對《孟子》「齊人伐燕」事件的詮釋及政治主張 蔡家和
  • 論儒家的政治哲學 郭齊勇
  • 對「德先生」的反思 從另一個視角解讀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思想 胡元玲
  • 從儒家的「禮」「義」關係論民主政治 以徐復觀為中心 張崑將
  • 當代亞洲佛教「人間性」的實踐與批判 兼論當代新儒家的現代化課題 李幸玲
  • 跨文化張力中的儒家政治思想 康有為與孫中山的現代化方案與大同社會理想 劉滄龍
  • 朝鮮時代道學的政治思想趙光祖(A.D. 1482~1519)的至治理念與其影響 安秉杰
  • 由鄭道傳批判佛教的觀點論其理學思想 安載皓
  • 1950 年代韓國「道義」教育的實施與「傳統倫理」的再利用 王恩美
  • 「 正統」與「忠義」闇齋學派的大義名分論探析 藤井倫明
  • 有所顧慮的武士道諫言在近世日本的困難點 中田喜万
  • 日本儒學的政治主體之形成 辻本雅史
  • 近世琉球的儒學及政治 中村春作
  • The Empathetic Cycle of Sky and Earth,Human and Divine A New Study on the Early Confucian Rule of Benefaction 王懷聿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