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自序
- 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篇 民主思想的古典脈絡
-
第二章 古典共和思想中的公民政治共同體──亞里斯多德與西塞羅的解釋
-
一、引言
-
二、古雅典城邦的民主與古羅馬共和的貴族政體
-
三、亞里斯多德的公民政治共同體的理念
-
四、西塞羅的公民社會的概念
-
-
第三章 聖奧古斯丁的政治神學的批判
-
一、引言
-
二、奧古斯丁的關懷
-
三、超越性的論證原則
-
四、上帝之城與俗世之城
-
五、對古典共和之公民政治共同體的批判
-
六、結論
-
-
-
第二篇 人民主權與憲政民主
-
第四章 從君主的威勢到國家主權者權位的轉變
-
一、引言
-
二、政治領導者(主權)與民主的問題
-
三、古羅馬的帝國理念――塞尼嘉的「皇權帝制」的正當性論證與中古封建的「君主制」原則
-
四、但丁的帝國理念
-
五、馬基維利的政治領導的理念
-
六、拉.波艾西的反君主制原則
-
七、國家主權理論的轉向
-
八、結論:在社會契約論下的主權理論的弔詭
-
-
第五章 史賓諾莎與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蘊含的民主的弔詭
-
一、引言
-
二、史賓諾莎之絕對性民主主權的理念與憲政法治的緊張
-
三、盧梭的人民主權的批判觀點
-
-
第六章 革命與民主政治的正當性──鄂蘭與列弗的解釋
-
一、引言
-
二、人民主權與民族的絕對主義
-
三、民主革命的極權政治傾向
-
四、結論
-
-
第七章 革命後的政治思辨── 柏克對法國大革命的批判,與龔斯當的自由憲政的觀點
-
一、柏克對法國大革命的批判
-
二、龔斯當的「自由憲政」的理念
-
-
第八章 民主憲政國家與人民主權之間的緊張──卡爾.施密特對議會式民主的批判
-
一、引言
-
二、市民法治國的內在矛盾
-
三、對議會式民主的批判
-
四、議會民主制裡中立性的問題
-
五、挽救憲政民主的途徑―國家主權者的政治決斷與「公投」的人民決斷
-
-
第九章 政治的代表性與自由民主體制── 施密特、鄂蘭與列弗論國家與人民的關係
-
一、引言
-
二、施密特的民主的同一性與國家的代表性原則
-
三、鄂蘭對代議民主制的批判及其共和主義式的民主理念
-
四、列弗的民主政體理論
-
五、結論
-
-
-
第三篇 民主社會的實踐議題
-
第十章 市民社會與自由民主──蓋爾勒的觀點
-
一、市民社會與人個體性之倫理
-
二、人之個體性、市民社會,以及現代性文化的關聯
-
三、人的個體性與單原子之個人
-
四、市民社會、自由民主與民族主義
-
五、結論
-
-
第十一章 公共領域的倫理與民主政治
-
一、公共領域的古典意象與現代詮釋
-
二、現代性之公共空間面臨的問題
-
三、公共空間的倫理性格
-
四、結論
-
-
第十二章 政治之罪惡與寬恕的可能性──以漢娜.鄂蘭的解釋為焦點
-
一、引言
-
二、納粹極權主義之罪惡的解釋
-
三、罪惡與思維能力之障蔽
-
四、公民責任的三個層次
-
五、結論
-
-
第十三章 公平正義的實踐及其困境──比爾.霍尚維隆的福利國家理論
-
一、引言
-
二、歐美福利國家的型態及其面臨的問題
-
三、保險制與補償助益制的原則――霍尚維隆的福利國家理論
-
四、福利國家實踐上的限制
-
五、福利國家的民意――以英國《遠見》雜誌的社會調查為例
-
六、結論
-
-
第十四章 結論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