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5323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只要每個人用心去觀看﹑專注感受,日常中的每個角落都能發現美。

2005年,于國華教授應大陸作家胡洪俠邀請,在深圳商報開闢專欄〈台北城記〉,每周用一篇千字的文章,介紹台灣風土人情。四年多的寫作,經歷兩百多個主題的磨練,學會用心觀察和感受生活,從城市日常的細節中尋找故事。「美」的主題,隱約埋藏在這些書寫台灣的城市故事中,成為傳遞訊息的主要脈絡。

2017年初,聯合報邀約以美感消費為主題撰寫專欄,成為他遍訪台灣的動機,記錄各種感動的人事物。2017年到2018年間,前往澳門理工學院客座教學研究一年半,作者參與澳門政府推動的多項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期間應當地媒體「文創講壇」邀請,以社區文創和美感教育的主題,寫下多篇文章。當時每月一篇的《人間福報》專欄,也讓他得以同時關注台灣的文化與藝術環境。

《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就是在這樣的寫作背景下,加上作者近年的美感學習心得,構成本書的主要結構和內容。于國華教授自承在美的領域,他是永遠的學徒,也始終走在探訪美的道路上,在不斷出發、回歸的內在生活旅程中,他重新審視文字、修整內容成書。經由書中的文字及影像紀錄,作者帶領讀者走訪台灣這座美麗島嶼和其它國家的不同角落,打開五感,體會生活中的美。書中提及的每一個地方,呈現的都不只是地方創生的動態節奏,更是一堂生活中的美感課。

作者希望藉由《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分享他走訪各地所接觸到的可愛人物﹑體驗到的美好事物,培育每一位讀者的生活美學思維,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雙隨時隨地可以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看當下﹑細細體會周遭,使美不再是風花雪月的小事,而是成就我們生命完整的大事。

推薦語

「國華的文字細膩而情感深刻,在他引人入勝的書寫之下,讓人彷彿親臨了現場,感受到當下的情境氛圍、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不知不覺間,一股暖流從心中緩緩流出、全身充滿力量,這是國華特有的魅力!」--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這75篇學美之旅的文章,是作者反思自己與研究和觀察對象互動經驗之分享。研究創造力的學者專家稱這樣的反思頓悟為迷你c(creativity),是親自體驗之後的意義建構,運用新奇的角度詮釋體驗後的頓悟,對讀者來說具有啟發性。」--吳靜吉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

「國華能說、能做,也能寫,也就寫出這本既涵蓋美學觀念也涵蓋社會實踐的好書。」--廖仁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

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吳靜吉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
廖仁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推薦人
林安鴻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辦人
林劭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長
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簡靜惠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共同推薦
  • 自序——學徒,學途
  • 推薦序——我眼裡的于國華,美,無所不在
  • 推薦序——伴隨萬人迷踏上學美之旅
  • 推薦序——從土地與勞動找回美學:于國華的美感行旅
  • 前言
  • 壹——啟蒙
    • 1 美的旅程
    • 2 美在意象
    • 3 美在印象
    • 4 美在相印
  • 貳——探尋
    • 一、美在匠心
      • 1 ISM:每個人的主義
      • 2 洲南鹽場的「鹽承續」
      • 3 善循環的黑豆
      • 4 純情白米飯
      • 5 卡彿魯岸的莊嚴承諾
      • 6 市場的情味
      • 7 金弘的花生芝麻城堡
      • 8 巧克力的旅程:從全球化到台灣化
      • 9 非籠飼雞蛋的幸福口感
      • 10 情意是文字的重量
      • 11 修行媽媽的入味手藝
      • 12 憩陶:歡言得所憩,咖啡聊共揮
      • 13 由捨而得:安心豐收的蜜棗
      • 14 小番茄:青枝結紅金
      • 15 一年一次的芒果約會
      • 16 遊子返鄉蜂蜜情
      • 17 台灣圖案的美麗
      • 18 吃有機茶的紅玉雞
      • 19 日日好日曬麵人
      • 20 CURA PIZZA:加蚋仔的拿坡里
    • 二、美在天地
      • 1 螢火蟲之春
      • 2 天地人的共生智慧
      • 3 埔里:人與蝴蝶的轉型共生
      • 4 有機農業來自生態情懷
      • 5 大鋤花間:自然的選民
      • 6 和松鼠搶收的咖啡
      • 7 黑纖米:腳踏實地的味道
      • 8 山裡的海味:泥火山豆腐
      • 9 一二〇〇度熟成的紅西瓜
      • 10 大自然的慈悲
      • 11 天貝之道:師法自然
      • 12 池上秋收:天地人的成全之美
      • 13 藍鵲家族守護的茶
      • 14 榴槤:逆天的美味
      • 15 沒有壓力的香菇
      • 16 餘甘子:與靈魂相結
      • 17 萬物發酵,人間有笑
      • 18 動心如拂水,福地居福人
      • 19 小村遠遠,蕙心綿綿
      • 20 格格的蓮花:種在梯田,養在心田
    • 三、美在人間
      • 1 一個人的晚餐
      • 2 再來一碗蜜豆冰
      • 3 藺子:玉指編藺草,情綿意更長
      • 4 啤酒涼夏夜
      • 5 戀戀紅茶香
      • 6 茶覺:茶味開啟的人生體驗
      • 7 跨越與融合:家的生命美學
      • 8 青草百寶:歷久彌新的群眾智慧
      • 9 燈燈相傳,心心相連
      • 10 娘惹料理風:海峽華人的文化再現
      • 11 未來市:美感的矩陣
      • 12 鹿野好茶:女兒的不懂,父親懂
      • 13 椰漿飯:餐盤上的族群融合
      • 14 刺鳥的浪漫碉堡
      • 15 酸柑茶:無用到大用
      • 16 真珠般華麗的蛋糕
      • 17 大山北月:校長在微笑
      • 18 膽識加文化,賣一碗雲吞麵
      • 19 鮮乳坊的白色革命
      • 20 醋有情,梅有義:一味情義萬里緣
    • 四、美在城鄉
      • 1 認同碎裂在城市變貌中
      • 2 美在「有意的無意」
      • 3 迷途桃花源:那片最美的屋頂
      • 4 馬六甲找峇峇
      • 5 守望老街的地理學家
      • 6 欲望摩天輪
      • 7 華西街的身世與傳奇
      • 8 園林台北
      • 9 上海一片月,百街煙花響
      • 10 都市也要有慈悲
      • 11 夜市裡的百味人生
      • 12 市場裡的美學
      • 13 河岸夜騎
      • 14 愛人的小世界
      • 15 橫濱:記住自己的名字
  • 參——美的學習
    • 1 每個鄉村都是學堂
    • 2 活在當下:開啟感官向自然學習
    • 3 藝術是開啟視野的媒介
    • 4 體驗與經驗不同
    • 5 美感教育必須啟發美感經驗
    • 6 返常與非常:藝術節與城鄉生活
    • 7 社區文創的基底在社區美學
    • 8 一封給孔子的信
  • 肆——美美與共:美感社會的未來
    • 1 美的表達
    • 2 各美,美美,共美
  • 後記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