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自序
-
上篇 学问与大学教育
-
为学是一片欢喜境界
-
“秀才”与“学究”的千古难题
-
虚而不实的宰相之学
-
职业教育压倒士人教育
-
知书知礼的士人教育
-
道艺与科技
-
禀性与教养
-
大学教育的目标
-
迷途知返说教育
-
作为文化中心的大学
-
校园与社会有点距离更好
-
高考改革请多为贫寒子弟着想
-
研究生考试不仅需要程序公正
-
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更重要
-
救救博士生
-
大学“新常态”
-
程序兴起与人的隐去
-
校园规则
-
校园里的乡愿风
-
校园里的乡愿风(二)
-
校园里的乡愿风(三)
-
说而不思则罔
-
竞争时代的大学管理
-
校长级别与大学行政化
-
好看与快活
-
学术与民主
-
学术评定不宜以多取胜
-
学术怎样以委员会解决?
-
学术决策透明比人多更重要
-
大学校长需要退出学术委员会吗?
-
科研经费不应是反腐的主要对象
-
学术的非跨越式发展
-
学术研究能否毕其功于一役?
-
群龙无首
-
立异未必是创新
-
创新始于提问
-
如何保障学术创新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家审稿制
-
注重学术从业者的主体性
-
学术会议的仪式化
-
学术时尚化与创新
-
-
下篇 历史与人生
-
历史的重要
-
历史飘渺而不虚无
-
君子之学与王者之学
-
人云亦云的史官文化
-
学习共处:历史学可以提供的启示
-
史学最需想象力
-
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
-
修旧如旧的史学
-
为历史植树造林
-
迫不及待的赶超心态
-
想象的近代中国
-
清末的本本主义
-
清末改革中被制度掩盖的人
-
清末的聚敛想象
-
“民国范儿”有感
-
虚悬的“世界”
-
文以人重和人以文重
-
凡眼观真说胡适
-
陈寅恪的一名两制
-
介绍《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
回看七七级
-
忽然“著名”感言
-
千古寸心鱼与熊
-
肉羹汤和韭菜花
-
儒官与儒师
-
文史不分家
-
文家与史家:关于《万历十五年》
-
法治的一个历史选项
-
多彩人生与黑白判断
-
从容也可是幸福
-
“闻见道理”的力量
-
心静而后幸福生
-
儿童的世界更宽广
-
该放手时就放手
-
无暇也要读书
-
浮云般的汉子
-
世间未必皆算计
-
不必提前使用烦恼
-
捐款兴学是善举也是智举
-
骂倒对方的“革命”意态
-
把传统讲坏
-
言不出其位
-
网友要友
-
不妨讲礼
-
弱者有所不侮
-
赢者通吃的新倾向
-
词义变迁的山寨
-
新时代大企业的新现象
-
媒体是否只益悲辛?
-
别让他人忽悠了
-
自然的法则和尺度
-
收敛对自然的进攻精神
-
仪式的古今
-
生活不妨多样化
-
非物质文化思考
-
鸟多则树林大
-
地方的希望
-
复兴与崛起
-
别让他人成为自己的牢笼
-
大国国民的风度
-
何妨“顽固”与“自大”
-
不要沦为否定性的国民
-
容忍的度量与争个人的自由
-
道大无外
-
希望的力量
-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097/8341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