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共分十八章,内容包括: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迹象等。
- 版权信息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作者简介
- 引言
-
第一章 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
-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的现代性目标
-
第二节 “文学性”与百年文论派别的现代性内涵
-
第三节 “文学性”与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理路
-
-
第二章 “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二节 两种“文学性”
-
第三节 文学与非文学的界说
-
第四节 后现代神话所架设的梯级
-
-
第三章 从文学理论到理论
-
第一节 “理论”的兴起
-
第二节 学术史的两个时代
-
第三节 价值取向的后现代转折
-
第四节 何为“后理论”?
-
-
第四章 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
第一节 文化政治何为?
-
第二节 文化政治与社会政治
-
第三节 后阶级政治与阶级政治
-
第四节 微观政治与宏观政治
-
第五节 审美政治与实践政治
-
第六节 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
-
第五章 从形式到政治:文类理论的后现代新变
-
第一节 “文体”:一种文学形式
-
第二节 “文类”:形式主义的类型观念
-
第三节 “文类批评”:历史主义的文类概念
-
第四节 “理论”:后现代新文类
-
第五节 文类理论新变的终极性依据
-
-
第六章 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
第一节 文化政治与身份差异
-
第二节 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
第三节 解构策略:文字学颠覆语言学
-
第四节 两个战场:形式主义与历史主义
-
第五节 文化政治的中国问题
-
-
第七章 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
-
第一节 文学经典何为?
-
第二节 文学经典之争
-
第三节 世纪之争的学术回应
-
第四节 布鲁姆的抵抗及其学术意义
-
第五节 文学经典之争在中国
-
-
第八章 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迹象
-
第一节 文学:“谁的经典?”之问缺失的另一半
-
第二节 杰洛瑞:审美作为经典建构的重要维度
-
第三节 布鲁姆:一切经典都属精英之作
-
第四节 卡勒:在文学经典中重新奠定文学性根基
-
第五节 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学理逻辑
-
-
第九章 话语转向与文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归趋
-
第一节 文学理论范式的两次转向
-
第二节 话语理论的提出
-
第三节 福柯:从“考古学”到“谱系学”
-
第四节 知识话语与权力关系
-
第五节 身体话语与微观政治
-
第六节 福柯的话语理论与文学理论
-
第七节 中国当代文论中的话语问题
-
-
第十章 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与话语更新
-
第一节 文学理论话语更新的深层机理
-
第二节 从“有循于旧名”到“有作于新名”
-
第三节 从“旧瓶装新酒”到“概念大换班”
-
第四节 话语更新: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的风标
-
第五节 三个热门关键词的分析
-
第六节 文学理论话语更新的历史具体性
-
-
第十一章 “批判”话语的谱系学研究
-
第一节 康德:“批判哲学”作为“学理的探究”
-
第二节 黑格尔:“反思性批判”与“否定的辩证法”
-
第三节 马克思:“批判”作为变革社会的利器
-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
-
第五节 20世纪中国:“批判”话语的政治化转向与学理性回归
-
第六节 走向21世纪:大众文化批判的话语重建
-
-
第十二章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
-
第一节 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悬殊
-
第三节 解释模式的转变
-
第四节 阅读方法的差异
-
第五节 回到文学经典,抑或应对当下现实?
-
-
第十三章 症候解读:文学批评作为艺术生产
-
第一节 弗洛伊德:症候是有意义的
-
第二节 拉康:在语言结构中探寻症候的意义
-
第三节 阿尔都塞:对于“症候解读”的大力揭扬
-
第四节 马舍雷:将“症候解读”引入文学批评
-
第五节 卡勒:“表征性解释”与文化研究的生产性
-
第六节 “症候解读”的后现代性质
-
-
第十四章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
-
第一节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
第二节 关于大众
-
第三节 关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
-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中国
-
第五节 对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
-
-
第十五章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
-
第一节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三段论
-
第二节 “是”:前现代审美文化
-
第三节 “非”:现代审美文化
-
第四节 “去”:后现代审美文化
-
-
第十六章 晚近对于经典美学的三次挑战及其学术意义
-
第一节 伊格尔顿:美学作为肉体话语
-
第二节 舒斯特曼:倡导身体美学新学科
-
第三节 韦尔施:感知的重构与美学的重构
-
第四节 对于经典美学三次挑战的学术意义
-
-
第十七章 从理论回归文学理论
-
第一节 卡勒学术历程的重大转折
-
第二节 “理论”与文学理论难解难分
-
第三节 “理论”中的文学性
-
第四节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兼容并举
-
第五节 在“理论”与文学理论的联姻中取得进展
-
第六节 “后理论”转向的风标
-
-
第十八章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及其嬗变
-
第一节 政治理想诉求
-
第二节 审美理想诉求
-
第三节 文化理想诉求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