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6412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着重分析了文化诗学的前提、学术背景、现实依据、基本构想、精神价值、实践路径以及它与社会文化的互动等。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导言 延伸与超越
  • 第一讲 为诗辩护——文化诗学存在的前提
    • 第一节 西方历史上五次“为诗辩护”
    • 第二节 文学的独特审美场域
    • 第三节 文学世纪、文学人口与文学生命
  • 第二讲 走向综合——文化诗学的学术背景
    • 第一节 “十七年”(1949—1966):“他律”作为权力话语
    • 第二节 新时期(1978—2007):“向内转”与“向外转”
  • 第三讲 回应呼唤——文化诗学的现实依据
    • 第一节 现实文化存在状态与深度文化精神的寻求
    • 第二节 文化诗学的精神诉求
  • 第四讲 双翼齐飞——文化诗学的基本构想
    • 第一节 以审美评价活动为中心
    • 第二节 宏观与微观的“双向拓展”
  • 第五讲 深入历史语境——文化诗学支点
    • 第一节 当下文学理论的困局
    • 第二节 摆脱困局的出路
  • 第六讲 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 第一节 文学语言及其生成机制
    • 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
  • 第七讲 抒情话语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 第一节 中国文学抒情言说的民族特色
    • 第二节 中国抒情语言的文化意义
  • 第八讲 文学叙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 第一节 故事形态学的研究
    • 第二节 故事形态的社会历史根源
  • 第九讲 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 第一节 文学修辞与中外修辞批评理论的遗产
    • 第二节 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联
  • 第十讲 中心、基本点、呼吁——文化诗学的开放结构
    • 第一节 “一个中心”
    • 第二节 “两个基本点”
    • 第三节 “一种呼吁”
  • 第十一讲 人文与历史的张力——文化诗学的精神价值
    • 第一节 两种现代化的对峙及其在文学上的回响
    • 第二节 历史、人文、审美三者的关系
  • 第十二讲 审美文化:文化诗学建构的支点与方向
    • 第一节 “诗意的裁判”:文学的 审美品格与价值诉求
    • 第二节 认识论——泛文化——审美 文化:范式的变革与更新
    • 第三节 “审美文化”作为“文化诗学”场域的原点与支点
  • 第十三讲 中外个案——文化诗学理论的成功实践
    • 第一节 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兴”说和“意境”说
    • 第二节 俄国文学理论的“复调”说和“狂欢化”说
    • 第三节 李白《独坐敬亭山》解读
    • 第四节 春天对严冬的感慨与沉思 ——读王蒙的《杂色》
  • 附录 “文化诗学”的两个轮子——论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
    • “文化诗学”提出的现实语境
    • “文化诗学”的基本内涵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