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编委会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编辑说明
- 目录
- 自序
-
第一章 实践走向
-
一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
-
远离实践的理论状态
-
理论逻辑与实践特性
-
历史原因与外来影响
-
走向文学实践的方式
-
-
二 基本思路与现状反思
-
三个认识与理论自觉
-
历史状态与现实处境
-
-
-
第二章 范畴开掘
-
一 “意识形态”与文学本质
-
文学特性与意识形态知识谱系
-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联
-
意识形态是文学的一种价值
-
-
二 “意识形态”与理论姿态
-
作为问题的文学意识形态性
-
审美与意识形态性
-
文学表现方式与意识形态
-
-
三 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思辨
-
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
-
理论品质对研究对象的限制
-
几种应该关注的观点
-
-
四 形态认识与理论自觉
-
文学理论形态的构成
-
对文学理论基本形态的认识
-
-
-
第三章 原理反思
-
一 话语方式
-
独特的文学理论话语方式
-
话语方式的历史与现实状态
-
文学理论话语方式的内质
-
-
二 知识、方法与思维
-
与教学紧密相连的文学理论
-
学科特性与教学实践矛盾
-
知识、方法和思维的关联
-
-
三 学科定位与特点
-
学科定位
-
学科特点
-
-
四 理论历程
-
中国文论发展脉络
-
西方文论发展脉络
-
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要
-
-
-
第四章 理论演进
-
一 “言意论”
-
中国古代言意关系探讨
-
言意论的内在价值
-
-
二 “范式”
-
“范式”对文学理论产生的影响
-
从“范式”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
范式建构的价值与可能
-
-
三 “形式主义”
-
形式主义文论的内在逻辑
-
形式主义文论的发展过程
-
形式主义文论终结的原因
-
-
四 现当代文学观念
-
现当代文学观念局限
-
文学观念的拓展路径
-
后现代提供的动力
-
多民族文学构建的基础
-
-
五 诗歌方式
-
诗歌是一种什么方式
-
个人和时代的精神
-
-
-
第五章 现象关注
-
一 新时期文学理论
-
问题:丰富、单一与偏狭
-
导因:观念忽视与实践遮蔽
-
思路:理论价值寻找
-
前景:学派化多样共存
-
-
二 在实践中生长的理论
-
课堂与学科
-
实践与逻辑
-
-
三 中西方文论交流与融汇
-
西方文论资源
-
理论创新诉求
-
关注中国文学现实
-
-
四 影视艺术亚文化形态
-
起点:与传统艺术的差异
-
条件:与现代文化的认同
-
意义:价值功能及其释放
-
-
-
第六章 地方资源
-
一 从边缘到中心
-
开启当代云南民族文学研究
-
主要倾向与不足
-
省外的研究与贡献
-
发展方向及理论设想
-
-
二 富有特色的研究
-
丰富的研究状态
-
鲜明的地域特色
-
-
三 地方化研究的价值
-
理论意义
-
研究深化
-
-
四 城市文化与文学
-
城市:想象中的世界
-
边疆城市文化
-
-
- 后记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612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