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核心观点,以本质论、现象论、美感论为基本构架,分析论述了美的语义、美的范畴、美的原因、美的规律、美的特征与美的形态、美的领域、美的风格等,构建起一个全新的“乐感美学”理论体系。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序
- 前言 “乐感美学”原理的逻辑建构
-
第一编 导论
-
第一章 “重构”:“建设性后现代”的方法论阐释
-
一、“建设性后现代”方法的提出及其涵义
-
二、传统与现代并取,反对以今非古
-
三、本质与现象并尊,反对“去本质化”
-
四、感受与思辨并重,反对“去理性化”
-
五、主体与客体兼顾,在物我交融中坚持主客二分
-
-
第二章 美学:从“美的哲学”到“乐感之学”
-
一、鲍姆嘉通:美学是感觉学、情感学
-
二、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
-
三、各国辞典最初对“美学”的定义: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的美的哲学分支
-
四、现代“美学”定义的转向:研究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的“审美学”
-
五、美学是研究美及其审美经验的哲学学科
-
-
-
第二编 本质论
-
第三章 “美”的语义:有价值的乐感对象
-
一、“美”的基本义项:美是“愉快的对象”或“客观化的愉快”
-
二、美的完整语义:美是有价值的五官快感对象和心灵愉悦对象
-
三、“乐感对象”的不同表述:美是“爱的对象”“骄傲的对象”
-
四、“美”的客观标准:乐感的普遍有效性
-
五、“美”为一切有乐感功能的动物体而存在
-
-
第四章 “美”的范畴: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
-
一、优美与壮美
-
二、崇高与滑稽
-
三、悲剧与喜剧
-
-
第五章 “美”的原因:“乐感”源于“适性”
-
一、主观适性之美:对象适合主体之性而美
-
二、客观适性之美:对象适合自身本性而美
-
-
第六章 “美”的规律:普遍有效的乐感法则
-
一、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
二、内涵美的构成规律
-
-
第七章 “美”的特征:愉快性、形象性、价值性、客观性、主观性、流动性
-
一、美的愉快性
-
二、美的形象性
-
三、美的价值性
-
四、美的客观性:兼论共同美
-
五、美的主观性:兼论差异美
-
六、美的流动性
-
-
-
第三编 现象论
-
第八章 “美”的形态:形式美与内涵美
-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
二、内涵美的表现形态
-
三、以形式美形态呈现的内涵美
-
四、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关系
-
-
第九章 “美”的领域:现实美与艺术美
-
一、现实美及其表现形态
-
二、艺术美及其表现形态
-
-
第十章 “美”的风格:阴柔美与阳刚美
-
一、南方与北方:中国地域文化的审美差异
-
二、“平淡”与“风骨”: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
-
-
-
第四编 美感论
-
第十一章 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
一、“美感”释义及其本质
-
二、美感的基本特征
-
-
第十二章 美感构成的心理元素
-
一、感觉
-
二、情感
-
三、表象
-
四、想象
-
五、联想
-
六、理解
-
-
第十三章 审美的基本方法
-
一、直觉与回味
-
二、反映与生成
-
-
第十四章 美感的结构与机制
-
一、结构:分立判断与综合判断
-
二、机制:审美疲劳与审美时尚
-
-
- 主要参考成果及文献
- 索引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