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技能型专用性人力资本为视角,以新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本为理论基础,实证研究了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引论、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企业主体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专业人力资本专用性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等内容。
- 版权信息
- 摘要
-
第1章 引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依据
-
1.2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的意义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相同或相近领域研究综述
-
1.3.3 专用人力资本的研究进展和该理论对本书研究的适切性
-
1.3.4 对现有研究的评析
-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与逻辑结构
-
-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人力资本理论基础
-
2.1.1 早期人力资本思想回顾
-
2.1.2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
2.1.3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
2.1.4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技能”与“技能形成”概念
-
-
2.2 新制度经济学基础
-
2.2.1 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
2.2.2 新制度经济学的治理机制与制度环境分析
-
2.2.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专用技能”概念
-
2.2.4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技能形成与技能形成制度
-
-
2.3 本书核心概念界定
-
2.3.1 专用技能人力资本形成
-
2.3.2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
-
-
2.4 本章小结
-
-
第3章 不同技能形成制度中的高职产学关系
-
3.1 分析框架
-
3.1.1 治理机制与产学关系类型
-
3.1.2 技能形成制度与产学关系
-
-
3.2 英国技能形成制度与高职院校产学关系
-
3.2.1 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技能形成制度
-
3.2.2 工业化成熟期的技能形成制度与高职产学关系
-
3.2.3 英国技能形成制度中的高职产学关系
-
-
3.3 美国技能形成制度与高职院校产学关系
-
3.3.1 早期工业化时期的技能形成制度
-
3.3.2 工业化成熟期中的高职产学关系
-
3.3.3 美国技能形成制度中的高职院校产学关系
-
-
3.4 德国技能形成制度与高职院校产学关系
-
3.4.1 早期工业化与双元制技能体系的建立
-
3.4.2 工业化成熟期中的高职产学关系
-
3.4.3 德国技能形成制度中的高职产学关系
-
-
3.5 我国台湾地区技能形成制度与高职院校产学关系
-
3.5.1 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出口工业阶段
-
3.5.2 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
3.5.3 经济自由化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阶段
-
3.5.4 我国台湾地区技能形成制度中的高职产学关系
-
-
3.6 韩国技能形成制度与高职院校产学关系
-
3.6.1 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工业化阶段
-
3.6.2 重化工业阶段
-
3.6.3 经济自由化阶段
-
3.6.4 韩国技能形成制度中的高职产学关系
-
-
3.7 不同技能形成制度下的高职产学关系
-
3.7.1 技能需求与产学合作动力
-
3.7.2 技能形成制度与产学关系稳定性
-
3.7.3 技能形成制度演变与产学关系变迁
-
3.7.4 技能形成制度模式与高职产学关系类型
-
-
3.8 本章小结
-
-
第4章 企业主体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4.1 理论分析框架[263]
-
4.1.1 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与技能需求
-
4.1.2 企业所需技能专用性与获取方式
-
4.1.3 企业技能获取方式与产学合作
-
-
4.2 研究模型和设计
-
4.2.1 研究概念模型和假设
-
4.2.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
4.3 样本数据统计描述
-
4.4 实证检验与分析
-
4.4.1 企业技能人力资本专用性对产学合作的影响
-
4.4.2 企业合作策略、合作历史对产学合作的影响
-
4.4.3 投资型企业与实质性产学合作
-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假设验证结果小结
-
4.5.2 结论与讨论
-
-
4.6 本章小结
-
-
第5章 办学主体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模型与变量说明
-
5.2.3 数据(调查样本)的统计描述
-
-
5.3 实证分析
-
5.3.1 办学主体差异对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5.3.2 院校其他特征对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
5.4 结论与讨论
-
5.4.1 研究结论
-
5.4.2 政策启示
-
-
5.5 本章小结
-
-
第6章 专业人力资源专用性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框架
-
6.2 研究设计
-
6.2.1 研究假设与指标选择
-
6.2.2 研究模型
-
-
6.3 数据说明
-
6.3.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6.3.2 数据统计描述
-
-
6.4 实证分析
-
6.4.1 专业人力资本专用性和市场需求对产学合作的影响
-
6.4.2 学校专门化投资对产学合作的影响
-
-
6.5 结论与政策启示
-
6.6 本章小结
-
-
第7章 学生个体技能人力资本对高职院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7.1 理论分析框架
-
7.1.1 个体技能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产学合作
-
7.1.2 个体可信承诺与产学合作
-
-
7.2 研究假设与设计
-
7.2.1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7.2.2 变量设计与测量
-
-
7.3 样本数据描述统计
-
7.4 实证检验与分析
-
7.4.1 产学合作对个体技能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影响
-
7.4.2 学生个体人力资本专用性对产学合作稳定性的影响
-
7.4.3 学生个体契约对产学合作稳定性的影响
-
-
7.5 实证结果与讨论
-
7.5.1 实证结果小结
-
7.5.2 结论与讨论
-
-
7.6 本章小结
-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8.1 研究结论
-
8.1.1 技能需求者——企业主体因素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8.1.2 技能供给者——学校办学主体因素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8.1.3 技能专用性——专业因素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8.1.4 技能所有者——学生个体因素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8.1.5 技能形成制度对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的影响
-
-
8.2 政策启示
-
8.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8.3.1 可能的创新点
-
8.3.2 可能的不足
-
-
8.4 研究展望
-
- 附录1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 附录2 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卷)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