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卷内容包括: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创立和曲折发展、儒学的地位与演化、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出现等。
- 版权页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
-
第二节 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国家干预的必要
-
第三节 大一统形势下的文化复兴
-
-
第一章 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创立和曲折发展
-
第一节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
第二节 “汉承秦制”与汉武帝改革
-
第三节 两汉经略边疆与开通丝绸之路
-
第四节 分与合:东汉后期至西晋的政治发展趋势
-
第五节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开发与民族融合
-
-
第二章 官僚政治的确立与演变
-
第一节 官僚政治的奠基
-
第二节 文吏与儒生
-
第三节 官僚的士族化与门阀政治
-
第四节 官僚政治的艰难维系和继续进化
-
第五节 胡汉融合与南北朝官僚政治的复兴
-
-
第三章 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封建国家的限田政策
-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三节 官私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
第四节 商业的盛衰与交通的发展
-
第五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
第四章 儒学的地位与演化
-
第一节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
第二节 五经传承及其流派
-
第三节 《春秋》三传之争和今文古文之争
-
第四节 名教政治下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五节 学校教育的发展
-
-
第五章 魏晋玄学
-
第一节 清议、清谈与玄学
-
第二节 思辨的魅力
-
第三节 自然与名教
-
第四节 率性自然的魏晋风度
-
第五节 玄佛之间
-
-
第六章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出现
-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中国
-
第二节 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
第三节 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第四节 道教的产生
-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
-
第七章 史学与地理学的奠基与发展
-
第一节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新史学
-
第二节 纪传体断代史学的确立与发展
-
第三节 地方史志的发达
-
第四节 地理学的成就
-
-
第八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
-
第二节 传记文学传统的确立
-
第三节 汉代辞赋与乐府
-
第四节 诗歌繁荣的前夜
-
-
第九章 艺术的全面繁荣
-
第一节 艺术新局面的开辟
-
第二节 建筑艺术的壮美与瑰丽
-
第三节 灿烂的汉画艺术
-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与画论
-
第五节 传统雕塑艺术的魅力
-
第六节 佛教雕塑与洞窟壁画艺术
-
第七节 书法艺术与书论
-
-
第十章 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节 天文历算
-
第二节 中医药学体系的奠定和发展
-
第三节 农业科学的进步
-
第四节 机械技术的新创造
-
第五节 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
-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
-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衣食住行
-
第二节 家庭与宗族
-
第三节 内容丰富的岁时娱乐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