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余英時錢理群孫隆基楊國強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 胡曉明孫歌王汎森王奇生九個思想交鋒的現場九條理解二十世紀中國的線索真理問題在這些操練中從頭到尾都是懸而未決的;它們唯一關注的是如何行走在裂隙當中——或許那是真理最終顯現的唯一場所。 —— 漢娜.阿倫特 Hannah Arendt 「歷史研究者常常把『後見之明』當作優勢…… 其實在多數情況下,這樣一種『後見之明』很容易轉為『後見之盲』。」 「思想是思想者的天職, 從某種意義而言,我是一個問題中人,而非單純的學術中人。」 「知識分子的改造,總體上具有強制性,但也有自覺、半自覺的成分, 是真正的『中國特色』。」 「所以,中國的現代化注定是在不斷脫節的過程中演化和深化的。」 本書是一本另類的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以唐小兵教授與余英時、錢理群、楊國強、王汎森等名家的九場對話展開。他們以不同的關懷和角度,叩問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與思想的核心脈絡:從科舉到啟蒙再到革命,從士人到知識人,由群眾而大眾⋯⋯ 汪洋恣意,酣暢淋漓,不僅呈現思想史研究者的學術視野和多元光譜,也藉對話的形式帶入各人的生命體驗,從而再現思想操練和知識生成的現場。
- 序言:思想史的深層困惑 錢永祥
-
第一輯:科舉停置與二十世紀中國的開局
-
楊國強 二十世紀初年中國的社會、政治和文化
-
胡曉明 回望廢科舉的1905:人文主義傳統的巨變與接續
-
-
第二輯: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再闡釋
-
王奇生 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回顧與反思
-
裴宜理 二十世紀中國的革命傳統及其歷史記憶
-
-
第三輯:二十世紀中國的知識人
-
孫隆基 二十世紀中國文化中的精英與民眾
-
錢理群 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與命運
-
-
第四輯:近世中國到五四時代的文化轉型
-
王汎森 德行的不穩定性
-
余英時 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實的歷史動力
-
- 附錄 孫歌 東亞論述與東亞意識:東亞的過去、現實與未來
- 後記:對談的精神原力:行走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思想裂隙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