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当前我国传统乡土社会的价值坚守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瓦解,现代社会的价值逐渐被生活在乡土中的人们接受。本书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黄村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书中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活产生何种影响?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总序
- 序
- 前言
- 目录
-
上篇 背景、个案与方法
-
第一章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 文献回顾与评论
-
三 理论依据
-
四 研究内容与核心概念
-
五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说明
-
-
第二章 黄村的环境、教育与学生
-
一 一幅素描画:发现黄村
-
二 画中人物:历史与现实中的黄村学生
-
三 不同的视角:作为对象与主体的黄村学生
-
-
-
中篇 大传统与小传统:黄村社会与教育的现实生态
-
第三章 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异变
-
一 家庭的构成:核心家庭、土地及家庭声誉
-
二 家庭内部关系:家长威权与个体化
-
三 作为初级经济群体:家庭的生产与消费
-
四 作为初级礼仪群体:当前的仪式与节日
-
五 作为初级教育群体: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
-
第四章 嵌入的乡校与离农的教育
-
一 情景回顾:文字的“下乡”与“上移”
-
二 农村学校:乡村嵌入与乡村隔离
-
三 学校教育:离农取向与污名方式
-
四 现实的聒噪:学校成功学与陪读风潮
-
-
第五章 走向开放但凋敝的黄村社区
-
一 经济形式:劳务输出与本地生产
-
二 政治秩序:村庄精英与村庄治理
-
三 社会关系:宗族、社会网络与外部世界联系
-
四 文化生活:集体活动与文化中心
-
-
-
下篇 污名化与去污名化: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社会建构
-
第六章 现代性拓殖与乡土社会污名化
-
一 社会比较:一个关键概念
-
二 乡土污名:城市作为优势范畴
-
三 污名自认:乡村作为弱势一方
-
四 印象黄村:污名化的刻板印象
-
-
第七章 去污名化与离农意识建构
-
一 去污名化:何以可能?
-
二 去污名化:主体与路径
-
三 学生作为对象:教育离农的外在动力学
-
四 学生作为主体:教育离农的心理动力学
-
-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1225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