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云南芒市一所傣族中学实施“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为中心,研究了针对辍学展开的治理的社会实践逻辑。作者从针对一个具体个案的辍学治理入手,反思了辍学的普遍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解释辍学现象,以及为什么要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通过将这些问题置于中国教育下乡的历史进程中,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审视这些问题,提出教育治理是在边缘地带强化权力的进程,也是渐进的国家化问题。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序言
- 目录
-
第一章 问题与思路
-
第一节 一个都不能少
-
第二节 对“控辍保学”现象的追问
-
第三节 国家的理性与社会的自然
-
第四节 中国教育治理的问题域
-
第五节 以学校为田野
-
-
第二章 普遍的辍学
-
第一节 辍学的简明统计
-
第二节 辍学的复杂形态
-
第三节 辍学的历史呈现
-
第四节 辍学话语的建构
-
第五节 傣族人真的不爱读书吗?
-
-
第三章 辍学的治理
-
第一节 辍学的“问题化”过程
-
第二节 “普九”成为中心工作
-
第三节 目标责任制与运动式治理的结合
-
第四节 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结合
-
第五节 辍学的治理如何走向反面?
-
-
第四章 文化的反抗
-
第一节 拒绝学习
-
第二节 违反纪律
-
第三节 挑战权威
-
第四节 参与村落生活
-
第五节 文化的反抗如何形成?
-
-
第五章 知识的体制
-
第一节 教育空间的知识构造
-
第二节 课堂知识的传递机制
-
第三节 村落知识的濡化机制
-
第四节 学校教育的双重难题
-
第五节 双语教育为什么难以达到目的?
-
-
第六章 治理的形成
-
第一节 从教化传统到教育治理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政权懈怠下的教育治理
-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总体性政治下的教育治理
-
第四节 “普九”前后从弱干预向强干预的转变
-
第五节 彻底的治理何以构成?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西西弗斯的神话
-
第二节 教育治理的悖论
-
第三节 教化传统的延伸
-
第四节 破解教育的文明话语
-
第五节 追寻教育的乡野气质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3499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