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百年文學制度史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482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文學史的討論,多侷限在作家作品的討論,較少討論文學思潮、文學運動,文學制度則幾乎缺席。故作者撰著本書,增加文學制度的研究視野。本書以文學社團的組織機制、報紙雜誌的傳播機制、文學獎勵機制、文學教育體制和作為制度保障的文藝政策的制定等等為主軸,探討一九二○年至二○二○年的臺灣文學制度。透過本書,可見作者歸納、剖析浩瀚文獻的深厚功力,是制度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 自序
  • 上編 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制度
    • 第一章 新文學制度的初創
      • 第一節 新文學的搖籃:《臺灣民報》
      • 第二節 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 第三節 拆下破舊文學殿堂
      • 第四節 「臺灣話文」論辯
      • 第五節 清除詩人七大毛病
      • 第六節 文學社團的組織機制
    • 第二章 高壓下的戰時文學體制
      • 第一節 用日語取代漢語
      • 第二節 西川滿與臺灣詩人協會
      • 第三節 臺灣文學奉公會
      • 第四節 「搶占」日本中央文壇
      • 第五節 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 第六節 「皇民文學」及其不滿
      • 第七節 戰時文學體制的崩盤
  • 下編 光復後的臺灣文學制度
    • 第一章 光復初期的文學制度
      • 第一節 從「去日本化」到「再中國化」
      • 第二節 如何建立臺灣新文學
    • 第二章 戒嚴時期的文學制度
      • 第一節 思想檢肅與克難運動
      • 第二節 嚴苛的書刊檢查制度
      • 第三節 中國文藝協會與除「三害」
      • 第四節 「中華文獎會」與《文藝創作》
      • 第五節 文學教育與「中華函授學校」
      • 第六節 軍中文藝體制的確立
      • 第七節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 第八節 當前文藝政策與文藝會談
      • 第九節 出版生態與文星書店
      • 第十節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文訊》雜誌
      • 第十一節 「政治紅利」與商業稿酬
      • 第十二節 文學會議在質變
      • 第十三節 票選「臺灣文學經典」
      • 第十四節 「自由中國文壇」的解體
    • 第三章 解嚴以來的文學制度
      • 第一節 文藝政策:由主導轉向輔助
      • 第二節 體制內外的社團並存
      • 第三節 開展兩岸文學交流
      • 第四節 多樣化的文學獎
      • 第五節 慘淡經營的文學雜誌
      • 第六節 走向沒落的文學副刊
      • 第七節 臺灣文學教育體制化
      • 第八節 設立「臺灣文學館」
      • 第九節 讀者閱讀興趣的轉化
    • 第四章 新世紀的文學制度
      • 第一節 「去中國化」的文藝政策
      • 第二節 不再「以黨領政」
      • 第三節 從一會獨大到多會競爭
      • 第四節 新媒介時代的出版體制
      • 第五節 文學獎的詭異現象
      • 第六節 「國藝會」的補助機制
      • 第七節 爭議甚多的文學教育
      • 第八節 文訊版與靜宜版「年鑑」
      • 第九節 兩岸競爭臺灣文學詮釋權
  • 餘論 臺灣文學制度展望
  • 附錄 他嚮往最清遠最高潔的幽默 天歌
  • 參考書目
  • 作者簡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