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討論臺灣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發展出的文學藝術。從「查禁」角度觀察「戒嚴文化」,論述查禁文學制度出現的時代背景及其機構產生的原因,剖析該時期禁書實踐的社會想像、操作流程和內在矛盾。作者從學理性著手,以批判和審視的態度,從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等等層面探討臺灣的禁書文化,從中瞭解臺灣當代文藝的政治性、時代性與現實感,企圖在歷史領域裡重新解讀查禁文藝書刊的文化現象。
-
緒論
-
第一節 從查禁角度看「戒嚴文化」
-
第二節 查禁文藝書刊的三種原因
-
第三節 查禁文藝書刊的主要方式
-
第四節 查禁書刊的研究方法及其價值
-
-
第一章 查禁機構、法規及運動
-
第一節 重疊混亂的禁書管理機構
-
第二節 《新聞業務手冊》和查禁目錄
-
第三節 文化清潔運動
-
第四節 拒讀不良書刊運動
-
-
第二章 文藝控制無孔不入
-
第一節 禁止香港《祖國周刊》進口
-
第二節 張道藩的一次意外
-
第三節 大水沖了龍王廟
-
第四節 瓊瑤小說腐蝕國民健康?
-
第五節 林海音捲入的「匪諜案」
-
第六節 「烏臺詩案」現代版
-
第七節 海外作家列入黑名單
-
第八節 查封《夏潮》和《春風》
-
-
第三章 專制手段的殘暴
-
第一節 保密防諜的查禁之路
-
第二節 取締「共匪武俠小說」
-
第三節 「神州詩社」的興亡
-
第四節 澆滅龍應台的「野火」
-
第五節 暗殺《蔣經國傳》作者江南
-
-
第四章 身陷囹圄的李敖、柏楊
-
第一節 「文星」殉難小島
-
第二節 李敖:禁書最多的作家
-
第三節 柏楊:臺灣的「扁鵲」
-
-
第五章 彈壓「臺獨」書刊
-
第一節 林央敏的「迷惑」
-
第二節 查禁《臺灣新文化》
-
第三節 陳芳明的三本著作停止發行
-
第四節 關押《臺灣國》詩集作者
-
-
第六章 民間的自發「查禁」
-
第一節 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
-
第二節 「文化漢奸」得獎案
-
第三節 檢舉紀弦為「文化漢奸」
-
第四節 余光中發起「討胡(蘭成)戰役」
-
第五節 《陽光小集》自行解散
-
第六節 自廢武功的《純文學》
-
第七節 圍剿《一九八三臺灣詩選》
-
附 撕燒漢譯本《台灣論》
-
-
第七章 流產的查禁
-
第一節 亮出「臺灣人」旗號的鍾肇政
-
第二節 《臺灣文藝》:在「省籍」壓迫下出刊
-
第三節 有驚無險的蔡文甫
-
第四節 高準衝破阻力首訪大陸
-
第五節 周令飛飛臺引發的衝擊波
-
第六節 張良澤:黑名單故事的尾聲?
-
-
第八章 民間對查禁的反抗
-
第一節 陳映真:師承魯迅的勇敢鬥士
-
第二節 查禁《心鎖》引發論戰
-
第三節 荒謬的「誹韓(愈)案」
-
第四節 三十年代文藝作品能否全面開放?
-
第五節 陶百川事件
-
第六節 兩位「光中」的色情詩
-
第七節 王曉波:還吳濁流愛國真相
-
-
第九章 查禁文藝書刊的負面影響
-
第一節 禁錮獨立思想
-
第二節 扼殺創作自由
-
第三節 偽書和抄襲大陸著作現象
-
- 尾聲 查禁文藝制度的終結
- 附錄 不願退休後學術生涯就此被「淪陷」——自己訪問自己
- 參考書目
- 作者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