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呼伦湖
本书介绍该湖的自然地理与湖泊状况,以期对湖泊生态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提出湖泊保护的对策建议。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内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湖面海拔545.6米时,平均水深约5.75米,最大水深8米,最大宽度41千米。
-
第1章 总论
-
1.1 自然环境
-
1.1.1 地理位置
-
1.1.2 呼伦湖形成
-
1.1.3 地形、地貌
-
1.1.4 气候与水文
-
1.1.5 土壤与植被
-
-
1.2 自然资源
-
1.3 社会经济概况
-
1.3.1 满洲里
-
1.3.2 新巴尔虎右旗
-
1.3.3 新巴尔虎左旗
-
1.3.4 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
-
1.4 湖泊面临的问题
-
1.4.1 水资源短缺
-
1.4.2 水体盐碱化趋势明显,富营养化严重
-
1.4.3 渔业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
1.4.4 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荒漠化
-
-
-
第2章 湖泊水文变化
-
2.1 呼伦湖全新世水文变化
-
2.1.1 地质背景与水文演变
-
2.1.2 流域及湖泊沉积环境演化
-
2.1.3 流域古气候环境
-
-
2.2 呼伦湖近代水文变化
-
2.2.1 流域气候特征
-
2.2.2 呼伦湖湖盆结构及水位变化
-
2.2.3 呼伦湖水量平衡与入湖径流变化
-
2.2.4 水文变化的环境及生态系统响应
-
-
2.3 呼伦湖现代水文过程
-
2.3.1 呼伦湖水文频率与运行水位
-
2.3.2 呼伦湖水文变化气候机制分析
-
2.3.3 水情变化认识及不确定因素
-
-
-
第3章 湖泊水质变化
-
3.1 呼伦湖水体盐碱化过程
-
3.1.1 呼伦湖水体近代盐碱化过程
-
3.1.2 呼伦湖与松嫩平原湖泊的比较
-
-
3.2 呼伦湖水体氮磷变化及富营养化过程
-
3.2.1 呼伦湖水体氮磷的变化
-
3.2.2 呼伦湖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
3.2.3 呼伦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
-
-
-
第4章 湖泊沉积物碳氮磷变化
-
4.1 湖泊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分布
-
4.1.1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
4.1.2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碳氮磷的分析测试
-
4.1.3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碳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
4.1.4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TOC/TN、TOC/TP及TN/TP空间分布
-
4.1.5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
4.1.6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无机碳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
4.1.7 沉积物质量评价
-
-
4.2 湖泊短柱沉积物碳氮磷变化
-
4.2.1 呼伦湖短柱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
4.2.2 短柱样品年代测试
-
4.2.3 短柱沉积物年代序列的建立
-
4.2.4 短柱沉积物碳氮磷变化特征
-
4.2.5 近百年来呼伦湖有机碳来源
-
4.2.6 近百年来呼伦湖碳埋藏时空变化特征
-
4.2.7 近百年来呼伦湖碳埋藏演变的驱动因子
-
-
4.3 湖泊长柱沉积物碳氮磷变化
-
4.3.1 呼伦湖长柱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
4.3.2 长柱样品年代测试
-
4.3.3 长柱沉积物年代序列建立
-
4.3.4 长柱沉积物碳氮磷变化特征
-
4.3.5 中全新世以来呼伦湖沉积物碳埋藏速率变化特征
-
4.3.6 中全新世以来呼伦湖有机碳来源
-
4.3.7 中全新世以来呼伦湖碳埋藏影响因素分析
-
-
-
第5章 湖泊沉积物底质金属分布特征
-
5.1 湖泊表层沉积物金属分布
-
5.1.1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5.1.2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
-
5.1.3 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
-
5.2 湖泊柱状沉积物金属变化
-
5.2.1 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
-
5.2.2 柱状沉积物金属的来源分析
-
-
-
第6章 湖泊鱼类资源变化
-
6.1 研究方法
-
6.2 呼伦湖鱼类群落结构
-
6.2.1 鱼类种类及区系组成
-
6.2.2 鱼类生态类型
-
6.2.3 重要经济种类鱼类的形态特征
-
6.2.4 鱼类优势种组成
-
6.2.5 鱼类生物多样性
-
-
6.3 呼伦湖渔业资源衰退机制研究
-
6.3.1 鱼类捕捞产量变化特征
-
6.3.2 渔业资源结构演变趋势
-
6.3.3 渔业资源衰退机制分析
-
-
6.4 呼伦湖渔业资源小型化对策与可持续管理
-
6.4.1 呼伦湖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6.4.2 呼伦湖鱼类种群结构的优化调整
-
6.4.3 凶猛性肉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增殖
-
6.4.4 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的保护与增殖
-
6.4.5 冬季冰封溶解氧含量与鱼类增殖关系
-
-
6.5 呼伦湖渔业资源的政策性管理
-
6.5.1 封湖禁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6.5.2 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置
-
6.5.3 增殖放流操作规程的制定
-
-
-
第7章 湖泊其他生物特征
-
7.1 研究方法
-
7.2 浮游植物
-
7.2.1 种类组成
-
7.2.2 现存量
-
7.2.3 生物多样性
-
7.2.4 演变趋势
-
-
7.3 浮游动物
-
7.3.1 种类组成
-
7.3.2 现存量
-
7.3.3 生物多样性
-
7.3.4 演变趋势
-
-
7.4 底栖动物
-
7.4.1 种类组成
-
7.4.2 现存量
-
7.4.3 生物多样性
-
7.4.4 演变趋势
-
-
-
第8章 湿地动植物
-
8.1 湿地植物
-
8.1.1 湖泊湿地
-
8.1.2 河流湿地
-
8.1.3 河流灌丛型湿地
-
8.1.4 芦苇沼泽湿地
-
8.1.5 其他湿地类型
-
8.1.6 植物区系
-
-
8.2 湿地动物
-
8.2.1 种类组成
-
8.2.2 区系分析
-
8.2.3 居留型分析
-
8.2.4 生境分布与生态类群
-
8.2.5 珍稀濒危鸟类分析
-
8.2.6 保护区水鸟名录
-
8.2.7 水禽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年、季变化
-
8.2.8 水禽种群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8.2.9 呼伦贝尔主要湿地水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
-
-
第9章 湖泊环境演化与生态对策
-
9.1 呼伦湖历史时期环境演化
-
9.1.1 晚冰期以来呼伦湖环境变化
-
9.1.2 中全新世以来呼伦湖环境变化
-
-
9.2 近现代湖泊环境变化
-
9.2.1 近百年来呼伦湖环境变化
-
9.2.2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影响
-
9.2.3 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影响
-
-
9.3 湖泊环境变化与对策
-
9.3.1 实施呼伦湖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工程,保护和改善呼伦湖及流域生态安全
-
9.3.2 理顺呼伦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
9.3.3 发挥呼伦湖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功能,加强呼伦湖及其流域生态与环境基础研究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