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重現香港博物史上的重要經典!
以香港為家的英國人香樂思(G. A. C. Herklots),用「歲時記」方式記載香港四季的變化及動植物的品種,也詳述了早年的自然風貌。原書於1951年出版,早年很多本地學者在介紹香港歷史與自然風貌時,都會引用參考此書,實為博物學家之模範。
譯註者彭玉文先生以逾十年時間,將香氏原著翻譯成中文,並加入他多年搜集的資料與相片,為此書註釋及補遺,重現原著內容,亦藉此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好像在欣賞一次精彩的二重奏演出。香樂思著作的重新出版,加上譯者的竭力盡心,過去與現在的縝密搭配⋯⋯西方人在香港旅居的自然觀察,絕對是在地重要的自然書寫,現在則宜愈發珍惜。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詩人)
本地自然愛好者彭玉文先生,近年將香氏原著翻譯成中文,並加入他本人搜集多年的資料、相片和見解,作為註釋及補遺。特別高興見到他採用《野外香港歲時記》作為新書書名,符合中國風物書籍名稱的傳統。
──饒玖才(前漁農處助理處長、香港史地與風物研究學者)
以香港為家的英國人香樂思(G. A. C. Herklots),用「歲時記」方式記載香港四季的變化及動植物的品種,也詳述了早年的自然風貌。原書於1951年出版,早年很多本地學者在介紹香港歷史與自然風貌時,都會引用參考此書,實為博物學家之模範。
譯註者彭玉文先生以逾十年時間,將香氏原著翻譯成中文,並加入他多年搜集的資料與相片,為此書註釋及補遺,重現原著內容,亦藉此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好像在欣賞一次精彩的二重奏演出。香樂思著作的重新出版,加上譯者的竭力盡心,過去與現在的縝密搭配⋯⋯西方人在香港旅居的自然觀察,絕對是在地重要的自然書寫,現在則宜愈發珍惜。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詩人)
本地自然愛好者彭玉文先生,近年將香氏原著翻譯成中文,並加入他本人搜集多年的資料、相片和見解,作為註釋及補遺。特別高興見到他採用《野外香港歲時記》作為新書書名,符合中國風物書籍名稱的傳統。
──饒玖才(前漁農處助理處長、香港史地與風物研究學者)
- 香樂思 獻辭
- 香樂思 序
- 劉克襄 序
- 饒玖才 序
- 譯者前言
- 香樂思年譜
- 譯者說明
-
第一章 Chapter 1.歲時記 Nature through the Year
-
導讀 把自己的鄉土視作世界的中心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
第二章 Chapter 2.動物專題 The Mammals of Hong Kong
-
導讀 妻女之愛與地方之愛
-
香港的哺乳類
-
觀鳥清單
-
爬行動物
-
水族與民生
-
昆蟲與爬蟲
-
-
第三章 Chapter 3.植物專題 Plant Life
-
導讀 由重新發現到回歸鄉土
-
植物與民生
-
植物與植物學家
-
-
第四章 Chapter 4.行山遠足 Walks and Climbs
-
導讀 獲取保護家園的力量
-
一日遊
-
- 原書文獻參考
- 譯註本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