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筲箕灣──港島東一個歷史悠久的社區,早於開埠初年,即有漁民、打石工人定居於此。昔日交通不便,便曾有「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的說法。
隨着急速的都市化發展,今日的筲箕灣早已成為交通便利、高樓林立的繁華商住社區。然而,該區的傳統民間宗教仍然頻繁,既有新廟宇落成,社區的巡遊活動也依然活躍。這些廟宇和傳統節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為什麼仍然可以保留下來?
本書的重要性在於作者透過爬梳各類原始文獻,包括官方檔案、廟宇碑銘、報章,以及口述採訪,藉分析筲箕灣的廟宇和節慶,勾勒出筲箕灣開埠以來,急促都市化的過程中,人群組織、社區文化的延續和變遷的歷史發展過程,從中探討傳統廟宇、節誕在城市發展中的興衰與轉型情況,以及水上人在當中所擔當的角色與貢獻。
隨着急速的都市化發展,今日的筲箕灣早已成為交通便利、高樓林立的繁華商住社區。然而,該區的傳統民間宗教仍然頻繁,既有新廟宇落成,社區的巡遊活動也依然活躍。這些廟宇和傳統節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為什麼仍然可以保留下來?
本書的重要性在於作者透過爬梳各類原始文獻,包括官方檔案、廟宇碑銘、報章,以及口述採訪,藉分析筲箕灣的廟宇和節慶,勾勒出筲箕灣開埠以來,急促都市化的過程中,人群組織、社區文化的延續和變遷的歷史發展過程,從中探討傳統廟宇、節誕在城市發展中的興衰與轉型情況,以及水上人在當中所擔當的角色與貢獻。
- 序一.呂永昇
- 序二.黃競聰
- 自序
- 前言
- 緒論
-
第一章 從漁村到城市——筲箕灣城市發展與社區歷史(1967-2015)
-
第一節 城市規劃與地界演變
-
第二節 社會、經濟及文化的發展
-
-
第二章 譚公興旺、天后衰微——筲箕灣東廟宇、地區經濟與地方精英
-
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天后廟的興建與重修
-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街坊值理、漁商及漁民
-
第三節 筲箕灣東漁業發展與天后譚公會的盛衰
-
-
第三章 水上族群與民間權威——筲箕灣南廟宇、傳統節日與社區組織
-
第一節 二十世紀筲箕灣南福德祠的重修與地方政治的關係
-
第二節 「英靈」與「餓鬼」——筲箕灣水陸居民的盂蘭勝會
-
第三節 民間權威的興起——筲箕灣水上族群與張飛信仰
-
-
第四章 轉型與更新——二十一世紀筲箕灣的民間宗教與傳統節日
-
第一節 從「忠義仁勇」到「橫財就手」——筲箕灣街坊福利會與關帝信仰
-
第二節 「龍騰賀國慶」——筲箕灣水上族群與龍舟競渡
-
第三節 「東區同慶賀譚公」——從筲箕灣東到東區各界的傳統節日
-
- 總結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