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漁村變奏︰廟宇、節日與筲箕灣地區歷史1872-2016

出版日期
2018/10/0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51266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筲箕灣──港島東一個歷史悠久的社區,早於開埠初年,即有漁民、打石工人定居於此。昔日交通不便,便曾有「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的說法。

隨着急速的都市化發展,今日的筲箕灣早已成為交通便利、高樓林立的繁華商住社區。然而,該區的傳統民間宗教仍然頻繁,既有新廟宇落成,社區的巡遊活動也依然活躍。這些廟宇和傳統節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為什麼仍然可以保留下來?

本書的重要性在於作者透過爬梳各類原始文獻,包括官方檔案、廟宇碑銘、報章,以及口述採訪,藉分析筲箕灣的廟宇和節慶,勾勒出筲箕灣開埠以來,急促都市化的過程中,人群組織、社區文化的延續和變遷的歷史發展過程,從中探討傳統廟宇、節誕在城市發展中的興衰與轉型情況,以及水上人在當中所擔當的角色與貢獻。
  • 序一.呂永昇
  • 序二.黃競聰
  • 自序
  • 前言
  • 緒論
  • 第一章 從漁村到城市——筲箕灣城市發展與社區歷史(1967-2015)
    • 第一節 城市規劃與地界演變
    • 第二節 社會、經濟及文化的發展
  • 第二章 譚公興旺、天后衰微——筲箕灣東廟宇、地區經濟與地方精英
    • 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天后廟的興建與重修
    •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街坊值理、漁商及漁民
    • 第三節 筲箕灣東漁業發展與天后譚公會的盛衰
  • 第三章 水上族群與民間權威——筲箕灣南廟宇、傳統節日與社區組織
    • 第一節 二十世紀筲箕灣南福德祠的重修與地方政治的關係
    • 第二節 「英靈」與「餓鬼」——筲箕灣水陸居民的盂蘭勝會
    • 第三節 民間權威的興起——筲箕灣水上族群與張飛信仰
  • 第四章 轉型與更新——二十一世紀筲箕灣的民間宗教與傳統節日
    • 第一節 從「忠義仁勇」到「橫財就手」——筲箕灣街坊福利會與關帝信仰
    • 第二節 「龍騰賀國慶」——筲箕灣水上族群與龍舟競渡
    • 第三節 「東區同慶賀譚公」——從筲箕灣東到東區各界的傳統節日
  • 總結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