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為2015年三版,增訂版新增字數約1.5萬,集中在:第二章、第六章的兩個部分; 由原譯者朱惠英心理師再次擔綱翻譯
你要如何幫助那些無意接受幫助的人呢?
對置身於社會福利系統或司法系統,但毫無改變動機的個案,你該怎麼辦?
對於那些根本不認為自己有問題的個案,你要如何對他進行諮商?
你要如何和那些價值觀完全不同於你的人工作?
你要如何在協助他人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兼顧對他們的管轄權?
本書提出具體的整合處遇模式,運用實證式實務工作,協助工作人員處理以上的難題。
你要如何幫助那些無意接受幫助的人呢?
對置身於社會福利系統或司法系統,但毫無改變動機的個案,你該怎麼辦?
對於那些根本不認為自己有問題的個案,你要如何對他進行諮商?
你要如何和那些價值觀完全不同於你的人工作?
你要如何在協助他人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兼顧對他們的管轄權?
本書提出具體的整合處遇模式,運用實證式實務工作,協助工作人員處理以上的難題。
- 〔推薦序一〕助人工作如何落實人道本質/洪文惠
- 〔推薦序二〕預防犯罪領域的當前趨勢/陳正芬
- 〔譯 者 序〕學校沒有教,但個案以及實務工作所教我的……/朱惠英
-
第一章 簡介
-
誰是「非自願個案」?
-
和非自願個案工作時之雙重角色
-
直接服務
-
與非自願個案工作之知識來源
-
以實證為根基之實務工作
-
本書目的
-
本書結構
-
-
第二章 何者有效?何者無效?
-
有效之工作模式
-
有時有效之工作模式
-
無效的工作模式
-
以實證為根基之實務工作模式
-
實證研究、理論與其他實務工作模式
-
摘要
-
-
第三章 角色澄清
-
雙重角色:社會控制和協助
-
可或不可協商
-
保密原則
-
個案管理者、個案計畫者或問題解決者?
-
個案的期待
-
協助個案了解專業關係的本質
-
機構的期待
-
工作的理論取向
-
案例
-
摘要
-
-
第四章 提倡利社會成果
-
辨識出利社會言論及行為
-
獎勵利社會言論以及行為
-
示範利社會行為
-
挑戰不合宜的行為
-
利社會模式的優點
-
對利社會模式之批判
-
摘要
-
-
第五章 問題解決
-
問題解決程序之步驟
-
問題解決、危險評估與個案計畫
-
對問題解決模式之批評
-
摘要
-
-
第六章 工作人員與個案關係
-
同理心
-
樂觀
-
幽默
-
自我揭露
-
工作人員的安全以及個案的暴力行為
-
摘要
-
-
第七章 和家庭工作
-
與家庭工作何時是適當時機
-
合作式家庭諮商
-
以家為本的模式
-
合作式家庭諮商過程
-
利社會示範
-
工作人員——個案關係
-
摘要
-
-
第八章 評估
-
單一個案研究評估法
-
個案分析
-
摘要
-
- 附錄:有效能的實務工作原則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