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如何與非自願個案工作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9394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2015年三版,增訂版新增字數約1.5萬,集中在:第二章、第六章的兩個部分; 由原譯者朱惠英心理師再次擔綱翻譯

你要如何幫助那些無意接受幫助的人呢?
對置身於社會福利系統或司法系統,但毫無改變動機的個案,你該怎麼辦?
對於那些根本不認為自己有問題的個案,你要如何對他進行諮商?
你要如何和那些價值觀完全不同於你的人工作?
你要如何在協助他人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兼顧對他們的管轄權?
本書提出具體的整合處遇模式,運用實證式實務工作,協助工作人員處理以上的難題。
  • 〔推薦序一〕助人工作如何落實人道本質/洪文惠
  • 〔推薦序二〕預防犯罪領域的當前趨勢/陳正芬
  • 〔譯 者 序〕學校沒有教,但個案以及實務工作所教我的……/朱惠英
  • 第一章 簡介
    • 誰是「非自願個案」?
    • 和非自願個案工作時之雙重角色
    • 直接服務
    • 與非自願個案工作之知識來源
    • 以實證為根基之實務工作
    • 本書目的
    • 本書結構
  • 第二章 何者有效?何者無效?
    • 有效之工作模式
    • 有時有效之工作模式
    • 無效的工作模式
    • 以實證為根基之實務工作模式
    • 實證研究、理論與其他實務工作模式
    • 摘要
  • 第三章 角色澄清
    • 雙重角色:社會控制和協助
    • 可或不可協商
    • 保密原則
    • 個案管理者、個案計畫者或問題解決者?
    • 個案的期待
    • 協助個案了解專業關係的本質
    • 機構的期待
    • 工作的理論取向
    • 案例
    • 摘要
  • 第四章 提倡利社會成果
    • 辨識出利社會言論及行為
    • 獎勵利社會言論以及行為
    • 示範利社會行為
    • 挑戰不合宜的行為
    • 利社會模式的優點
    • 對利社會模式之批判
    • 摘要
  • 第五章 問題解決
    • 問題解決程序之步驟
    • 問題解決、危險評估與個案計畫
    • 對問題解決模式之批評
    • 摘要
  • 第六章 工作人員與個案關係
    • 同理心
    • 樂觀
    • 幽默
    • 自我揭露
    • 工作人員的安全以及個案的暴力行為
    • 摘要
  • 第七章 和家庭工作
    • 與家庭工作何時是適當時機
    • 合作式家庭諮商
    • 以家為本的模式
    • 合作式家庭諮商過程
    • 利社會示範
    • 工作人員——個案關係
    • 摘要
  • 第八章 評估
    • 單一個案研究評估法
    • 個案分析
    • 摘要
  • 附錄:有效能的實務工作原則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