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視覺回憶的時光膠囊香港聾人的生命故事 「溝通」不是聲音的專利,這亦非關於「缺陷」的書 「語言」與「理解」,是權利,也是尊嚴 2011年,聾人路路、阿基與健聽人意軒聯手,將手語的空間美學轉譯為書頁上的線性文字。其中有以聾人視角的戰時經歷、香港手語發源,有聾人社群和生活狀況的細述;也有弱聽人與家屬影響彼此生命的故事;穿插其中的,是健聽作者時而活潑、時而感性的訪談感悟。 2025年,專業手語傳譯員人手短缺的問題仍困頓難解,融合教育、人工耳蝸與助聽器、讀唇與口語仍是大勢。重讀這部細膩的生命之書,是別有新天,或是風景依舊? 收錄聾人、弱聽、健聽家屬,共八人的生命軌跡每篇故事配合傳意插圖與手語影片,並附相關香港聾人與手語之歷史資料與常識
- 推薦語
- 序
-
第一部:走過戰時的聾人故事
-
日佔時期的聾人回憶
-
附:香港手語的初期發展
-
紀老先生的手語專場
-
附:統一香港手語的問題
-
-
第二部:這樣的口語教學——聾人上學的故事
-
我的中文課
-
附:聾人學校不許用手語?
-
語言的記憶
-
附:絕種恐龍的抱怨——聾人文化與手語的未來
-
-
第三部:一些「成功」與「失敗」的故事
-
健聽和弱聽延續彼此的生命
-
這是一個普通不過的故事
-
附:人工耳蝸的是與非
-
附:巴富街的特殊教育組
-
做聾人,要好Tough!
-
附:「聾人」、「聽障」、「弱聽」有何分別?
-
像鳥一樣自由飛翔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