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碗粥,可能是都會男女的時髦夜點,也可能是異國遊子的依依鄉愁;可以讓窮人裹腹、豪門鬥富,也可以是文人的清雅珍味、養生良品。一碗粥裡面有多少的歷史?喝粥,純粹是為口腹之慾,或是文化的投射?
本書談粥的歷史,主要談的是與這種食物有關的文化現象。作為個案研究的主題,粥這樣的食物,很可以反映我們身處的文化中人們與食物的互動關係。從糧食的種類到粒實的烹調,再到食物形象的賦予,歷史上的粥,從來就不是一碗水米混融而已。粥的歷史,包涵的是人們的生活經驗、心態情感,甚至是對健康生命的護衛與渴求。粥的本體是無情之物,但它碰上的卻是有情之人,而屬於粥的文化則正在這場遇合中現身。
本書談粥的歷史,主要談的是與這種食物有關的文化現象。作為個案研究的主題,粥這樣的食物,很可以反映我們身處的文化中人們與食物的互動關係。從糧食的種類到粒實的烹調,再到食物形象的賦予,歷史上的粥,從來就不是一碗水米混融而已。粥的歷史,包涵的是人們的生活經驗、心態情感,甚至是對健康生命的護衛與渴求。粥的本體是無情之物,但它碰上的卻是有情之人,而屬於粥的文化則正在這場遇合中現身。
- 文明叢書序
- 自序
- 前言──從「早餐Bar」開始的飲食習慣文化探索
-
西元2001年臺灣的「吃粥商業」
-
臺北市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
-
加盟經營的「食神廣東粥」與「源士林廣東粥」
-
臺南市的「阿憨鹹粥」與「阿堂鹹粥」
-
桃園市大興西路上的「鴻記養生粥」
-
「光泉」與「美極」的「速食粥」
-
-
粥的起源──從穀類的粒食辦法談起
-
考古出土的穀物種類
-
包在硬殼裡的食物
-
「炊具」與「用水煮的食物」
-
-
一種食品、多種形象
-
「農家衣食,甚是艱難」──粥的貧苦形象
-
「粥美嚐新米、袍溫換故綿」──富人碗裡的粥
-
「此味清切」──粥的清雅形象
-
-
吃粥與養生
-
本草典籍中的米穀品類
-
早期使用米穀品類的方劑
-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清代曹庭棟的《粥譜》
-
粥的食療譜系
-
- 結語──作為歷史研究的飲食課題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4/6578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