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物性飲食‧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下冊):搞懂食物的個性和偏性,家常飲食也能勝過珍稀大補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18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571373553
多吃蔬果好健康?多喝水真的沒事?
《太極米漿粥》作者最新重磅力作
天天吃的食物,就是漸近式補充身體的藥物!
善用食物物性不同之妙,養胃氣、護陽氣,不勞醫生開藥方。
千年來不敗的食養智慧,用本書無縫接軌!
破解中醫重要經典《神農本草經》隱藏的藥食同源之祕,
縱使我們不懂得怎麼用藥,但若能了解物性,也能增進健康。
囊括蔬、果、蕈菇、魚鮮、禽畜肉和加工食品,超過150種常見食物
吃對了,健康Reset!
※下冊內容為部分植物類、食用蕈類、動物類、加工綜合類等食物的物性介紹以及物性評論。(詳見目錄)
●人有人性,食物當然也有「物性」
物性就是食物的個性,不過並非單純的中醫性味歸經之分,更不是西醫討論的營養成分,而是從食物的外形、味道、科別、生長環境、食用部位,甚至是從人工製造方式去了解:這口食物下肚,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反應。
●人體並不適合經常、大量的吃偏性太重的食物
健康的身體普遍存在溫熱的屬性,這是胃氣和陽氣充足的表現。而多數食物都有「偏性」,一旦人體吃進涼寒屬性或難以化消的食物,就需要透過大量的耗能,才能重新將身體功能維持於平衡狀態。因此,偏性較強的食物在入口前必要經過適當的配伍。如果經常大量的耗去陽氣來處理食物的重大偏性,身體便容易衰弱。
●對人體而言,多吃肉比多吃菜更好
大多數植物類食物(葉菜水果)的偏性較強,因此大部分的中藥方劑是以植物入藥,正因為偏性比動物來得明顯,所以日常食用時要格外注意:量要佔少數為宜,調理的手法需要更講究。如同藥材組成方劑,對於比例、配伍的講究,是效果的關鍵所在。
動物五臟俱全,在五行上的均衡度、面對環境變化的耐受力、藏納養分的效果都比植物好,所以更適合我們在家常食用,做為加強營養攝取的主要來源。
●藥食雖同源,但某些食物非得捨棄不吃,才有恢復、長保健康的機會
【絕對不沾的三種食物】蘋果、黑豆、白蘿蔔
一天一蘋果,醫師真的遠離你?!黑豆被視為健康食品,多多益善?蘿蔔益氣,但只喝一口白蘿蔔湯,就可能讓元氣報銷?就是有這麼些食物,偏性過於強烈,會讓身體的養分大量流失,能量無法透過食物留存於體內!
●搞懂物性和配伍烹調原則,廚房灶頭上就有救命良方
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例如:
薑是回陽的絕佳良藥;
益人無數的太極米漿粥,來自尋常的大米與清水;
馬鈴薯帶皮烘烤,搭配大量油脂烹調,提高腸道機能;
青椒疏瀉肝的濕熱之氣,是少數生熟食皆好的蔬菜
……
本書特色
1.傳承經典──
此書為作者集《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之研究大成,還原古經方中醫的原本面貌,重新白話解譯「藥食同源」的定義,以及各種食物入口後對身體產生的反應。
2.解讀物性邏輯、食物配伍原則──
多數的食物都有偏性,所以需合理食用。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
3..討論的範圍以日常食用的、常接觸的食材為主──
完整的生物個體,像是:豬、牛……
生物的局部,像是:豬油、雞蛋……
非生物,像是:海鹽、水……
天然加工的混合物,像是:蜂蜜、冰淇淋……
4.破除時興的飲食迷思──
從物性來看現代飲食觀念會發現,很多都是可以再被討論的!
例如:糙米一定比精白米好嗎?植物油一定比動物油好嗎?吸菸對肺一定不好嗎?
《太極米漿粥》作者最新重磅力作
天天吃的食物,就是漸近式補充身體的藥物!
善用食物物性不同之妙,養胃氣、護陽氣,不勞醫生開藥方。
千年來不敗的食養智慧,用本書無縫接軌!
破解中醫重要經典《神農本草經》隱藏的藥食同源之祕,
縱使我們不懂得怎麼用藥,但若能了解物性,也能增進健康。
囊括蔬、果、蕈菇、魚鮮、禽畜肉和加工食品,超過150種常見食物
吃對了,健康Reset!
※下冊內容為部分植物類、食用蕈類、動物類、加工綜合類等食物的物性介紹以及物性評論。(詳見目錄)
●人有人性,食物當然也有「物性」
物性就是食物的個性,不過並非單純的中醫性味歸經之分,更不是西醫討論的營養成分,而是從食物的外形、味道、科別、生長環境、食用部位,甚至是從人工製造方式去了解:這口食物下肚,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反應。
●人體並不適合經常、大量的吃偏性太重的食物
健康的身體普遍存在溫熱的屬性,這是胃氣和陽氣充足的表現。而多數食物都有「偏性」,一旦人體吃進涼寒屬性或難以化消的食物,就需要透過大量的耗能,才能重新將身體功能維持於平衡狀態。因此,偏性較強的食物在入口前必要經過適當的配伍。如果經常大量的耗去陽氣來處理食物的重大偏性,身體便容易衰弱。
●對人體而言,多吃肉比多吃菜更好
大多數植物類食物(葉菜水果)的偏性較強,因此大部分的中藥方劑是以植物入藥,正因為偏性比動物來得明顯,所以日常食用時要格外注意:量要佔少數為宜,調理的手法需要更講究。如同藥材組成方劑,對於比例、配伍的講究,是效果的關鍵所在。
動物五臟俱全,在五行上的均衡度、面對環境變化的耐受力、藏納養分的效果都比植物好,所以更適合我們在家常食用,做為加強營養攝取的主要來源。
●藥食雖同源,但某些食物非得捨棄不吃,才有恢復、長保健康的機會
【絕對不沾的三種食物】蘋果、黑豆、白蘿蔔
一天一蘋果,醫師真的遠離你?!黑豆被視為健康食品,多多益善?蘿蔔益氣,但只喝一口白蘿蔔湯,就可能讓元氣報銷?就是有這麼些食物,偏性過於強烈,會讓身體的養分大量流失,能量無法透過食物留存於體內!
●搞懂物性和配伍烹調原則,廚房灶頭上就有救命良方
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例如:
薑是回陽的絕佳良藥;
益人無數的太極米漿粥,來自尋常的大米與清水;
馬鈴薯帶皮烘烤,搭配大量油脂烹調,提高腸道機能;
青椒疏瀉肝的濕熱之氣,是少數生熟食皆好的蔬菜
……
本書特色
1.傳承經典──
此書為作者集《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之研究大成,還原古經方中醫的原本面貌,重新白話解譯「藥食同源」的定義,以及各種食物入口後對身體產生的反應。
2.解讀物性邏輯、食物配伍原則──
多數的食物都有偏性,所以需合理食用。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
3..討論的範圍以日常食用的、常接觸的食材為主──
完整的生物個體,像是:豬、牛……
生物的局部,像是:豬油、雞蛋……
非生物,像是:海鹽、水……
天然加工的混合物,像是:蜂蜜、冰淇淋……
4.破除時興的飲食迷思──
從物性來看現代飲食觀念會發現,很多都是可以再被討論的!
例如:糙米一定比精白米好嗎?植物油一定比動物油好嗎?吸菸對肺一定不好嗎?
紫林書院校長
紫林中醫創辦人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專家委員
本名林祥榮,13年前罹患膽結石,不定時炸裂的劇痛,讓他試過各種排石偏方,更一度想開刀把膽拿掉,後來因緣際會下他轉而尋求中醫的力量,從而發現失傳千年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養生方法,成功自療。
05年開始於雅虎奇摩部落格留下學習《桂林古本》的心得。其時多以「IL」為筆名,在與網友交流,討論中醫藥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同樣看到許多朋友在自學之際,碰到與今日世道主流相左的矛盾之處,也看到許多一時流行的健康養生觀念,實在與古籍立論精神相去甚遠。在多位同道朋友的積極邀約與鼓勵之下,07年開設「中醫生活講座」,由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六氣、生剋概念入門,徹底說明古籍中醫架構與今日世人所認知的差異,重新檢視今日的疾病預防與保健觀念。
目前往返兩岸進行演講和開課。
出版作品:《太極米漿粥》
FB:https://www.facebook.com/vitacillin/
全球論壇:http://www.vitacillin.com/
-
第三章 物性介紹
-
【芸香科】
-
1・橘 ── 附:橘皮、橘絡
-
2・檸檬
-
3・柚
-
4・葡萄柚
-
5・四季桔 ── 附:枳實
-
6・花椒 ── 附:秦椒、蜀椒、山椒
-
-
【唇形科】
-
1・紫蘇 ── 附:蘇籽
-
2・仙草
-
3・芝麻
-
-
【薑科】
-
1・薑 ── 附:乾薑
-
2・薑黃 ── 附:鬱金
-
3・蘘荷
-
4・香蕉
-
-
【茄科】
-
1・茄
-
2・番茄
-
3・辣椒
-
4・馬鈴薯
-
5・菜椒
-
6・枸杞
-
7・菸草
-
-
【繖形科】
-
1・胡蘿蔔
-
2・芹菜
-
-
【菊科】
-
1・牛蒡 ── 附:白朮
-
-
【旋花科】
-
1・番薯
-
-
【薯蕷科】
-
1・山藥
-
-
【棕櫚科】
-
1・椰子 ── 附:椰油、椰奶、椰糖
-
2・檳榔 ── 附:檳榔花、檳榔心
-
-
【天南星科】
-
1・芋
-
-
【蓮科】
-
1・蓮藕 ── 附:藕粉、蓮子
-
-
【漆樹科】
-
1・芒果
-
2・腰果
-
3・開心果
-
-
【無患子科】
-
1・龍眼
-
2・荔枝
-
-
【葡萄科】
-
1・葡萄
-
2・大棗 ── 附:蜜棗、黑棗、酸棗仁
-
-
【樟科】
-
1・肉桂 ── 附:桂枝
-
-
食用蕈類
-
附:茯苓、松茸、牛樟芝、冬蟲夏草、香菇、洋菇、金針菇、竹笙、白木耳、松露、黑木耳
-
-
動物類【禽獸部】
-
1・牛 ── 附:牛奶
-
2・羊 ── 附:羊奶
-
3・豬 ── 附:豬皮
-
4・雞 ── 附:雞蛋、烏骨雞
-
5・鴨 ── 附:鴨蛋
-
6・鵝 ── 附:鵝蛋
-
-
動物類【鱗介魚蟲部】1
-
1・魚 ── 淡水魚、海水魚、洄游魚
-
2・介 ── 蝦、蟹、蛤蜊、蜆、牡蠣、鮑魚、鱉
-
-
綜合類【加工品及原料:人部】
-
1・蜂蜜 ── 附:蜂王漿、蜂花粉
-
2・太白粉 ── 附:樹薯
-
3・酒 ── 附:醋、啤酒、紅酒、白酒、清酒、蒸餾米酒
-
4・咖啡
-
5・綠茶 ── 附:青茶、紅茶、茶籽油
-
6・冰淇淋 ── 附:蛋黃醬、霜淇淋、義式冰淇淋、雪酪、土耳其冰淇淋
-
7・油脂 ── 植物性油脂、動物性油脂
-
-
綜合類【自然混合物:金石水土部】
-
1・水 ── 附:逆滲透水、蒸餾水、氣泡水
-
2・自然鹽(海鹽、岩鹽)
-
-
-
第四章 物性評論
-
飯、麵
-
食品加工:醃漬、發酵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