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788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由比較哲學與分析哲學的新視角切入,
闡釋中國古代哲學與中國佛學,
著重概念的分析、論證的闡述,
對各哲學基本預設的檢證,以及力求簡單明瞭的哲學方法,
重建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領域中應有的地位。

  《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先秦儒、道、墨、法諸家以及《易經》一書,強調中國古代哲學的哲學性,針對各家的理論要點、辯論模式、問題癥結所在,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進行分析。
  第二部分探討中國佛教思想的四大宗派: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以及禪宗,討論各家的形上學立場、知識論、語言觀、倫理學以及總總實踐法門,而以對現實世界的肯定作為貫串中國佛學的核心問題。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中文版自序
  • 《中國哲學導論》佛學部分編譯前言/溫海明
  • 原版致謝辭
  • 前言
  • 導論:什麼是中國哲學?
    • 從宗教到哲學:中國哲學的背後促動原因
    • 中國哲學的宇宙論基本概念:道、氣、陰和陽
    • 中國哲學之首要關懷:人類社會、行為操守,以及人性
    • 知識分子的系譜以及哲學觀念的傳承
  • 中國古代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概論
  • 第一章 易經:中國哲學的宇宙論基礎
    • 概論
    • 易:變動不居的宇宙
    • 具有道德屬性的宇宙:人類道德的基礎
    • 《易經》的道德哲學:情境規約論
    • 《易經》的行動哲學:行動效能性還是宿命論?
    • 結語
  • 第二章 論語中的孔子
    • 概論
    • 道德的階級和忠的觀念
    • 「恕」:儒家的金科玉律
    • 修身養性和道德理想:從君子、仁者到聖人
    • 從自我到國家:儒家的政治理念
    • 結語
  • 第三章 孟子
    • 概論
    • 什麼是人性?
    • 孟子對人性及人心的預設
    • 孟子的性善論證
    • 孟子對道德匱乏的解釋
    • 修身養性的德性教育和方法
    • 孟子的政治哲學:仁政
    • 結語
  • 第四章 荀子
    • 概論
    • 自然主義觀點之天
    • 人性論
    • 禮的意義
    • 結語
  • 第五章 墨子
    • 概論
    • 兼愛與愛有親疏
    • 義務論之義與功利主義之利
    • 墨子的政治哲學:實用主義的威權統治
    • 墨子的宗教哲學:上天、鬼神、命運
    • 結語
  • 第六章 老子
    • 概論
    • 「道」及語言
    • 「德」與無為
    • 老子的政治理想
    • 結語
  • 第七章 莊子
    • 概論
    • 真理、實在與知識
      • 極端(強義)懷疑論或視角主義
      • 弱義懷疑論或語言懷疑論
      • 治療性懷疑論或方法學懷疑論
      • 非對稱相對主義
      • 反理性主義或神秘主義
      • 實在論
    • 道德理想與至人
      • 道德理想境界
      • 道德理想人物
    • 莊子的生死哲學
    • 結語
  • 第八章 韓非子
    • 概論
    • 人性與社會控制
    • 道德與政治:法家與儒家的對照
    • 統治的實用綱領:法、術、勢
    • 韓非子與老子:道與無為
    • 結語
  • 中國佛學
  • 中國佛學概論
  • 第九章 唯識宗
    • 概論
    • 唯識宗的基本教義
      • 外在世界依識而存在
      • 緣起論和世界的本質
      • 轉識的三階段
      • 最終目標:轉識成智
    • 破斥諸法(外部世界)實有的論證
      • A1 物質基礎論
      • A2 多元論
      • A3 一元論
    • 破斥實我的論證
    • 建立唯識觀點的論證
      • 四事不成難(關於外部世界四個特徵的問題)
      • 有關知他心的問難
    • 結語
  • 第十章 華嚴宗
    • 概論
    • 華嚴形而上學
      • 世間為心所造
      • 現象世界的多元性
      • 吾心亦為一心所造
      • 整體論:法藏的「法界互俱」和澄觀的「法界無礙」
      • 本體:「真如」或「理法界」
    • 華嚴知識論:語言和真如
    • 華嚴倫理學:佛、菩薩(覺悟有情)和眾生
    • 結語
  • 第十一章 天台宗
    • 概論
    • 天台形而上學的真理概念:究竟實相
      • 十法界與一實相
      • 心和世間
      • 諸法本性:三諦
      • 佛果、佛界和佛法
    • 天台在語義上的真理觀
      • 真理作為與實相或諸法本性對應之意涵
      • 真理相對於不同理解和智慧之意涵
      • 真理作為實用性的概念之意涵:「方便法門」
      • 真理作為層級性之意涵:「一真諦」
      • 真理作為妙義之意涵:無諦
    • 天台的佛果、佛性和清淨心觀
    • 結語
  • 第十二章 禪宗
    • 概論
    • 南北宗的理論分歧
      • 兩首偈
      • 唯心
      • 觀心與見性
      • 禪思
      • 覺醒和自度
      • 南北兩宗理論差異的總結
    • 形而上學:禪宗的實相觀
    • 禪宗的心與性觀
    • 禪宗對知識和語言的觀點
    • 禪宗的教化方法
    • 結語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