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馮友蘭先生在美國講授中國哲學史時的講義集結,經趙復三先生譯為中文,時間跨度為從先秦至抗戰時期,是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思想發展的歷史、範式、動因等的總結與理解,豐富深刻,語言通俗。正文部分共28章,以時間為基本順序,以哲學流派劃分章節,邏輯清晰。
該書在西方世界影響很大。作者馮友蘭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麥克米蘭公司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瞭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首選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多年來,這部專著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
在華語圈,本書亦是中國哲學史的最佳入門書。在很長時間內,該書沒有中譯本。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由馮友蘭的學生涂又光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暢銷書。而本書則經著名學者趙復三先生重新翻譯,更加通俗、傳神地表達了馮先生原著的精神。本版的特點還在於,配有中國思想先師畫像數十幅,成為插圖珍藏本。
該書在西方世界影響很大。作者馮友蘭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麥克米蘭公司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瞭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首選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多年來,這部專著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
在華語圈,本書亦是中國哲學史的最佳入門書。在很長時間內,該書沒有中譯本。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由馮友蘭的學生涂又光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暢銷書。而本書則經著名學者趙復三先生重新翻譯,更加通俗、傳神地表達了馮先生原著的精神。本版的特點還在於,配有中國思想先師畫像數十幅,成為插圖珍藏本。
- 作者自序
-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
語言障礙
-
-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境
-
中華民族的經濟背景
-
《上農》—農業的價值
-
「反者道之動」(《道德經》第四十章)
-
對自然的理想化
-
家族制度
-
入世和出世
-
中國藝術與詩歌
-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
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
-
中國哲學中的「常」與「變」
-
-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
司馬談和六家
-
劉歆和他關於各家緣起的理論
-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
-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
孔子與六經
-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
-
正名
-
仁義
-
忠恕
-
知命
-
孔子的心靈修養
-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
-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
墨家的社會背景
-
墨子對儒家的批判
-
兼愛
-
天志和明鬼
-
一個看似表裡不一的問題
-
國家的起源
-
-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階段:楊朱
-
早期道家與隱者
-
楊朱的基本思想
-
楊朱思想舉例
-
老莊著作中的楊朱思想
-
道家思想的發展
-
-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
性善說
-
論儒家與墨家的基本不同點
-
政治哲學
-
神秘主義
-
-
第八章 名家
-
名家和「辯者」
-
惠施關於事物相對性的理論
-
公孫龍關於共相的學說
-
惠施和公孫龍學說的意義
-
-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
-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
-
道,無名
-
自然的不變規律
-
為人處世
-
政治理論
-
-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
-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
-
得到相對快樂的途徑
-
政治與社會哲學
-
感情和理性
-
達到至樂的途徑
-
有限的觀點
-
更高層次的觀點
-
更高層次的知識
-
神秘主義的方法論
-
-
第十一章 後期的墨家
-
關於知識和名的討論
-
關於「辯」的討論
-
澄清兼愛說
-
為「兼愛」辯
-
對其他學派的批判
-
-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生論
-
六種術數
-
「洪範」所描述的五行
-
「月令」
-
鄒衍
-
歷史哲學
-
《易傳》中描述的陰陽原則
-
-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實主義流派:荀子
-
人的地位
-
關於人性的學說
-
道德的根源
-
關於禮樂的學說
-
關於邏輯的理論
-
論其他學派的謬誤
-
-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家
-
法家的社會背景
-
韓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
法家的歷史哲學
-
治國之道
-
法家與道家
-
法家與儒家
-
-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學
-
事物之「理」
-
萬物生成之「道」
-
萬物變易之道
-
「中」與「和」
-
「庸」與「常」
-
從啟蒙到止於至善—明與誠
-
-
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
-
秦朝統一中國前的中國政治情況
-
中國的統一
-
《大學》
-
《荀子》的折中傾向
-
《莊子》哲學中的折中傾向
-
司馬談和劉歆的折中主義思想
-
-
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家:董仲舒
-
陰陽家和儒家的合流
-
對宇宙本體的理論
-
人性的學說
-
社會倫理學說
-
政治哲學
-
歷史哲學
-
對《春秋》的解釋
-
社會進步的三個階段
-
-
第十八章 儒家興盛和道家再起
-
思想的統一
-
孔子在漢代思想界的地位
-
漢代經學中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之爭
-
楊雄和王充
-
道家與佛家
-
政治和社會背景
-
-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
-
名家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
-
對孔子的重新詮釋
-
向秀和郭象
-
道是「無」
-
萬物的「獨化」
-
典制與道德
-
有為與無為
-
知識與模仿
-
齊萬物
-
終極的自由與快樂
-
-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風格
-
風流與浪漫精神
-
「楊朱的樂園」
-
率性的生活
-
感情
-
情愛
-
-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
-
佛教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
佛學的一般概念
-
二諦義
-
僧肇的哲學
-
道生的哲學
-
-
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
-
禪宗起源的舊說
-
第一義不可說
-
修禪的方法
-
頓悟
-
無成之功
-
-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論者
-
韓愈和李翺
-
周敦頤的宇宙論
-
精神修養的方法
-
邵雍的宇宙論
-
事物演化的規律
-
張載的宇宙論
-
-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
-
程顥對「仁」的認識
-
程朱的「理」的觀念的來源
-
程頤的「理」的觀念
-
陶冶感情的方法
-
尋孔顏樂處
-
-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學:主張柏拉圖式理念的理學
-
朱熹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
「理」或原理
-
太極
-
「氣」
-
性和心
-
政治哲學
-
修心養性的方法
-
-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學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學
-
陸九淵論心
-
王守仁的宇宙觀
-
「明德」
-
良知—來自直覺的認識
-
「正事」
-
用敬
-
對佛學的批評
-
-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
反對更新的儒學的思潮
-
孔教運動
-
西方思想的傳入
-
西方哲學的傳入
-
-
第二十八章 廁身現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
哲學家和哲學史家
-
抗日戰爭時期的哲學耕耘
-
哲學的性質
-
人生的境界
-
形而上學中的方法論
-
- 英文版編者引言
- 譯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