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我們研究中國古代聖賢的學說,源於對他們所留下來的,對一切生活與宇宙、人生智慧的重要成就上,做深刻的認知與理解。但終究,那是哲學家們為那個時代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我們是否要全盤接受,還是全盤加以否定?正考驗我們的智慧。作為一為現代的學者,必須以獨立思考的方式,去反省這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是本書作者的基本治學態度。
- 哲學、存在與性情、思想——譚宇權《先秦儒家哲學詮釋與評論》推薦序/林安梧
- 自序
- 導論
-
第一部分 經典詮釋方法論
-
第一章 談《論語》的詮釋方法——以〈學而篇〉為討論中心
-
-
第二部分 孔孟詮釋之我見
-
第二章 道德情感與儒家現代化——以強化孟子的人性論為討論中心
-
第三章 從老莊、海德格的詩學論孔子興於詩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
第四章 會通是繼續對抗,還是充分認識對方的真相——論蔡仁厚與周聯華會通基督教與儒教的對談
-
第五章 試論孟子的論辯性格及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價值
-
第六章 從楊墨學與孟學的比較中論孟子的存心倫理學與責任倫理學
-
第七章 評論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的儒家史觀及其有關的佛道見解
-
-
第三部分 評論各家的孔孟評論
-
第八章 讀中國經書的基本態度方法以及知識——從黃文雄的《論語反論:破解中國千年思想宰制迷思》說起
-
第九章 孟子哲學的現代詮釋與反思——以楊澤波的《孟子評傳》為討論中心
-
第十章 評論譚家哲著《孟子平解》
-
第十一章 評論馬森著《中國文化的基層結構》——兼論孔孟學說與中國現代化是相容的
-
第十二章 評論許仁圖新著《說孟子》
-
- 結語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