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不靠經驗判斷,精實決策,開創未來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912178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不必懂會計金融,練就一生受用的思考技術!

什麼是「財務思維」?
就是把各項方案在日後會產生的所有影響,都換算成金額,
再來個別做比較,然後從中選出最好一種的思考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食衣住行都與「錢」脫離不了關係。
「錢」是最貼近生活的一把量尺,只要把一切都換算成金額來思考,
也就是運用所謂的「財務思維」,就更容易看清楚事物的真實樣貌。

那麼,「會計」與「財務」有什麼不同?
會計能正確地呈現「過去的事」,
財務則是會告訴我們「未來的每個選項」能帶來什麼價值。

「會計思維」跟「財務思維」有什麼不同?
會計思維考慮的是當下,財務思維考慮的是未來。
我們試著把「會計思維」和「財務思維」套用在日常生活的實際狀況:
年輕人很少為自己的老後作打算吧?
尤其是剛出社會、單身沒成家、沒有小孩的人,
掌握自己每天的生活,每個月收入也都能隨心所欲地花用。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每個月不透支」就好,這是以「活在當下」為出發點的想法。
以單一月份的生活開銷為基礎,來思考自己的資產配置,可說是「會計思維」的特質。這種只看會計PL(損益表)的作法,又可稱為「PL思維」。
然而,只看每日收支的人,恐怕很難想像何謂資產管理。
而要做資產管理,就必須祭出不同於「PL思維」的觀念才行──
就是所謂的「財務思維」。
除了要考慮現在有沒有錢,更重視日後的儲蓄。
「財務思維」是一種在思考財富安排之際,懂得放眼未來的思維。

在職場上,「財務思維」可以幫助我們──
判斷部屬的提案是否可行?
思考新事業或決定是否進行設備投資?
該不該任用新進人員?
決定與客戶之間的交易條件。
……等等諸多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財務思維」可以協助我們──
買房划算?還是租屋省錢?
該不該讓孩子上補習班?要補幾科?
儲蓄險、醫療險、壽險、投資型保險,到底要投保哪一種?
……等等各種民生方面的決定。

依據財務觀點所提供的資訊來做判斷,
會比憑感覺、靠經驗,甚至是參考別家公司案例更省時,成功機率也更高。
運用財務思維進行決策時,需掌握四大步驟:
1.揪出「隱形」成本──考量「機會成本」與忽略「沉沒成本」……
2.掌握「時間差」──「固定費」與「變動費」到底該節省哪一個?
3.「比較」差異性──將「判斷標準」套用在各選項,做出比較。
4.「拆解」各項要素──數字過大難以想像,拆解成「小單位」即可一目了然。

本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財務不難的專業領域,
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啟發讀者的理科腦,培養正確的財務思維。
  • 封面
  • 前言
  • STEP 0 會計 vs. 財務 ── 釐清三大差異
    • 財務可運用在各種決策評估上
    • 差異1:會計是書表,財務是思維
    • 差異2:會計是過去,財務是未來
    • 差異3:會計是意見,財務是事實
    • 試以會計思維和財務思維評估買房問題
  • STEP 1 揪出「隱形成本」
    • 「機會成本」就是把因為沒做該項選擇而損失的利益,當作成本來看待
    • 釐清機會成本的多寡,創造未來營收
    • 「沉沒成本」就是摒除情感因素,來決定已投入的資金該如何處理
    • 商場上充斥著該無視「沉沒成本」的生意
    • 安排「期中評估」的機會
    • 扭轉局勢,善加運用沉沒成本
    • 人事費是一大筆成本
    • 「現金」本身是最會啃蝕現金的「隱形成本」
    • 將「時間」換算為成本
    • 財務上不受「支出名目」、「虧損」牽制
    • 成本要錙銖必較地預估
  • STEP 2 掌握「時間差」
    • 盡可能壓低會造成長期影響的「固定費」
    • 「初期投資成本」是超級固定費
    • 回收年限愈短愈好
    • 「資金」是最花錢的事
    • 錢會因為「何時出現」而具有不同的價值
  • STEP 3 「比較」差異
    • 所謂的「比較」,就是要著眼於「差異」
    • 訂定自家公司的「判斷標準」
    • 列出全部的選項後再做比較
    • 同時評估多個方案時,就用「臨界點報酬率」
    • 妥善運用「金額(淨現值)」與「內部報酬率」來比較
    • 為最糟的情況做準備
  • STEP 4 「拆解」元素
    • 數字愈大,愈要拆解成小單位來思考
    • 拆解後就能看見該採取的「行動」
    • 拆解後就能做到即時的「定點觀測」
    • 拆解後能讓工作變成「分內的事」
    • 企業裡充斥著關鍵績效指標
    • 關鍵績效指標要根據行業特性來決定
    • 從「市占率」和「獲利」切入,提高營收
    • 「拆解」也有副作用
  • STEP 5 實踐!在工作上運用財務思維
    • 評估一套高性價比的英語學習法
    • 從財務角度思考業務推廣型態的變化
    • 評估是否導入「郵件袋」
    • 評估是否廢除業務車,改開共享汽車跑業務
    • 從財務角度來看,共享辦公室是否真的划算?
    • 如何用財務思維分析藥廠在印度推動的免費贈藥活動?
  • 後記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