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語文釋要》是作者於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的教學修訂講稿,由文字、語音、詞匯、文言語法、中文工具書及修辭六個部分組成。本書教學材料廣泛而富豐,除吸取專家學者意見外,也包含作者個人觀點與研究心得。書中若干部分選用香港粵音及詞彙語法材料,以配合香港學生實際所需。本書適合高中及大學本科生閱讀,亦可用作大學相關課程教材,具教與學及專題研究參考價值。
- 《語文釋要》序/李學銘
-
第一部分 文字
-
導言
-
漢字起源
-
起源傳說
-
漢字起源及其年代
-
漢字形義及其演變
-
一 漢字的特點
-
二 漢字的演變
-
-
漢字的構形
-
漢字構形理據
-
六書理論
-
漢字構形分析
-
漢字形音義關係
-
一 形義關係統一
-
二 本義與構形
-
三 形音關係
-
四 形義關係運用
-
-
漢字的使用
-
一 錯別字
-
二 古今字
-
三 異體字
-
-
漢字的簡化
-
漢字整理與規範
-
-
第二部分 語音
-
導言
-
概念闡釋
-
一 語音的作用
-
二 語音的屬性
-
-
漢語語音分析
-
一 音節
-
二 音素、音位
-
三 元音、輔音
-
四 聲母、韻母、聲調
-
-
音節結構
-
音標與語音系統
-
一 國際音標
-
二 注音字母、羅馬拼音
-
三 漢語拼音方案
-
四 普通話語音系統
-
五 《中原音韻》與普通話
-
六 廣州話語音系統
-
七 廣州話拼音
-
八 普通話與廣州話語音比較
-
-
古代漢語語音
-
上古音
-
一 上古音韻部
-
二 上古音聲系
-
-
中古音
-
古今音的差異
-
古音知識應用
-
一 雙聲、疊韻
-
二 陰陽對轉
-
三 古書注音
-
四 四聲別義
-
-
-
第三部分 詞匯
-
導言
-
詞與詞匯
-
詞和語素
-
詞匯的發展
-
詞匯的特點
-
詞義分析
-
一 詞義的內部構成
-
二 詞義的性質
-
三 義位和義項
-
四 義素和義素分析
-
-
漢語的詞義
-
一 單義詞
-
二 多義詞
-
三 本義
-
四 基本義
-
五 引申義
-
六 假借義
-
七 比喻義
-
-
詞與詞之間的意義關係
-
一 同義詞
-
二 反義詞
-
三 同音詞
-
四 同源詞
-
-
詞匯的構成
-
一 詞的總匯
-
二 固定結構的總匯
-
-
-
第四部分 文言語法
-
導言
-
文言的詞類—實詞與虛詞
-
一 實詞
-
二 虛詞
-
-
詞類活用
-
文言句式
-
一 單句的類別與分析
-
二 複句的類別與分析
-
-
-
第五部分 中文工具書
-
導言
-
中文工具書的類別與功用
-
工具書的類別
-
一 漢語文字
-
二 漢語語詞
-
三 百科及專科知識
-
四 典故、引言
-
五 人名及人物傳記
-
六 地名及地方文獻
-
七 古今紀年及編年大事
-
八 資料匯編
-
九 典制法規
-
十 古今圖書
-
十一 報刊論文資料
-
-
工具書的功用
-
一 指示讀書門徑
-
二 揭示文獻藏所
-
三 解釋疑難字詞
-
四 查考疑難問題
-
五 指引資料線索
-
六 提供參考文獻
-
七 輔助輯佚校勘
-
八 傳播思想文化
-
九 匯集各類資料
-
十 積聚各種知識
-
-
傳統工具書常用術語
-
一 讀若、讀如
-
二 讀為、讀曰
-
三 如字
-
四 之言、之為言
-
五 反、切
-
-
中文教學常用工具書
-
一 文字類
-
二 語音類
-
三 詞語類
-
四 詞匯類
-
五 語法類
-
六 修辭類
-
七 其他
-
-
其他常用中文工具書
-
一 書目
-
二 索引
-
三 文摘
-
四 類書
-
五 政書
-
六 叢刊
-
-
-
第六部分 修辭
-
導言
-
基本概念
-
一 修辭的來源
-
二 修辭的特質
-
三 修辭的應用
-
-
修辭應用的條件
-
語言運用的藝術
-
修辭與語言
-
傳意與溝通藝術
-
文學作品的藝術語言
-
修辭類別及其方式
-
一 構造的區別
-
二 作用的劃分
-
-
語音修辭
-
一 漢語的音樂性
-
二 語音的形式美
-
三 韻律的設計與部署
-
-
詞語修辭
-
一 詞語的選用原則
-
二 同義、反義的選用
-
三 褒義、貶義的選擇
-
四 詞與詞的搭配
-
-
句子修辭
-
一 句子的採用
-
二 句子的組合
-
三 句子的調整
-
-
- 後記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