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604963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釐清中國哲學基本觀念,在文化與文明歷程間,辨明哲學與現實立場之經典。
本書為《中國哲學精神溯源》一書之2014修訂新印收藏版,採穿線裱布精裝裝幀。內容有八大篇六十小節,首篇為基本觀念之釐清,深入淺出地釐清字詞與思維之錯覺與迷失;接著,從文字前文化開始往下,推自文字後文明之各時代演變,細究中國哲學觀之天人地的「三劃」演化開展,綜觀春秋諸子各家並辨明。
在形上之辨證之外,最後亦說明了哲學在當世現實與理想間的位置。縱橫立論間,清晰洞見,難怪絕版多年,依舊有許多讀者們尋覓收羅,也因此成就這本《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2014精裝收藏版的重新出版。
  • 新版序
  • 初版序
  • 第一篇 基本觀念之釐清
    • 0 前言
    • 1 一種必要之想像
    • 2 文明的演變
    • 3 死的事實與活的事實
    • 4 文字的困難
    • 5 文字與圖形
    • 6 圖形思考與文字思考
    • 7 文明之連貫性
    • 8 圖形表達與中華文化
    • 9 中國之自然智慧
    • 10 中華文明之四層次
    • 11 中國哲學智慧之困境
    • 12 尋求中國哲學智慧之五種脈絡
    • 13 自原始以至於文字理論之三轉折
    • 14 中國哲學與真自然
    • 15 三劃之來源
    • 16 天、人、地
    • 17 智慧之求
    • 18 自然與公天下
    • 19 求本求源
    • 20 形式遞增,存在遞減
    • 21 哲學智慧與文字、社會
  • 第二篇 五帝時代
    • 22 五帝時代
    • 23 黃帝
    • 24 堯與天
    • 25 禪讓
    • 26 舜的典型
    • 27 舜的道德
    • 28 舜是有力的生命者
    • 29 圖形、天、德與禮
    • 30 天祭之成與遺失
    • 31 人文之理想何在?
    • 32 大禹
    • 33 禹之事功
    • 34 大禹事功之後
  • 第三篇 政德與音樂
    • 35 政德與音樂(一)
    • 36 政德與音樂(二)
    • 37 政德與音樂(三)
    • 38 政德與音樂(四)
    • 39 政德與音樂(五)
    • 40 政德與音樂(六)
    • 41 政德與音樂(七)
  • 第四篇 文字時代的來臨
    • 42 文字時代的來臨(一)
    • 43 文字時代的來臨(二)
    • 44 文字時代的來臨(三)
    • 45 文字時代的來臨(四)
    • 46 文字時代的來臨(五)
    • 47 文字時代的來臨(六)
    • 48 文字時代的來臨(七)
  • 第五篇 「天」之觀念的辨明
    • 49 前哲學時代(一)
    • 50 前哲學時代(二)「天」之觀念的辨明(1)
    • 51 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
    • 52 前哲學時代(四)「天」之觀念的辨明(3)
    • 53 前哲學時代(五)「天」之觀念的辨明(4)
    • 54 前哲學時代(六)「天」之觀念的辨明(5)
    • 55 前哲學時代(七)「天」之觀念的辨明(6)
  • 第六篇 禮樂精神之本義
    • 56 前哲學時代(八)禮樂精神之本義(1)
    • 57 前哲學時代(九)禮樂精神之本義(2)
    • 58 前哲學時代(十)禮樂精神之本義(3)
  • 第七篇 介於三劃與六劃之間
    • 59 前哲學時代之合理化過程
    • 附錄:繫辭初刪
  • 第八篇 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 60 結論—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