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元氣之外無太極:宋明清理學中的「氣論」研究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410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理學傳統上,將宇宙分為形上與形下兩層。氣論除重視元氣與太極,心性與氣質的論述外,亦注意到由無「而」有,由微「而」著的作為中介階段的「而」。中介的「而」指精神魂魄。神魂為元氣的生生不測之妙,精魄為感官的無形作用。元氣透過神魂、精魄的階段,漸凝漸滯而為人物。於是元氣、神魂、精魄在人而為人之體質。因氣化萬端所以氣質亦各各有異,而性為善或為惡之論紛呈。人要復歸元氣,便逆向逐步消泯精魄、神魂的限制,可上達元氣之道。本書即著重詮釋由元氣太極,陰陽五行、神魂、精魄、凝結、氣種有定、幾、性、心、情等體段,進而構建一整體的氣論模式。
  • 緒言
  • 壹 周敦頤《太極圖說》的氣論
    • 一 前言
    • 二 儒、道共法的氣化論
    • 三 氣即太極
    • 四 由理氣合、理氣分說圖
    • 五 五層實是一層
    • 六 結語
  • 貳 論張載的「氣質之性」及其譜系的開展——由分解與圓融二義為詮釋進路
    • 一 前言
    • 二 張載的氣質之性
    • 三 程明道的「生之謂性」
    • 四 伊川、朱子的氣質之性
    • 五 陽明的「生之謂性」
    • 六 以氣為本的氣質之性
    • 七 理氣是一的氣質之性
    • 八 心理氣是一的氣質之性
    • 九 氣質之性的三種惡
    • 十 結語
  • 參 由氣詮釋司馬光的性情觀
    • 一 前言
    • 二 性兼善惡
    • 三 道情一體
    • 四 結論
  • 肆 由氣之進路論王安石的性情說——兼及對孟、荀、揚、韓之評論
    • 一 前言
    • 二 道通一氣
    • 三 太極與性
    • 四 對孟、荀、揚、韓「性」之批評
    • 五 性情一也
    • 六 結論
  • 伍 由司馬光與王安石「性情觀」的比較,看宋初氣學的面貌
    • 一 前言
    • 二 道
    • 三 性
    • 四 情
    • 五 結論
  • 陸 由氣論張栻的心主性情論
    • 一 前言
    • 二 太極
    • 三 性
    • 四 心
    • 五 結論
  • 柒 羅欽順的「理氣心性」論——以「理氣是一的本體觀」為詮釋進路
    • 一 前言
    • 二 理一分殊
    • 三 理氣為一物
    • 四 心性之辨
    • 五 心性是一
    • 六 結論
  • 捌 王廷相的「性者、氣之生理」論
    • 一 前言
    • 二 性是氣之靈能而生之理
    • 三 各正性命
    • 四 性有善有不善
    • 五 結語
  • 玖 吳廷翰「以氣即理,以性即氣」的思想
    • 一 前言
    • 二 氣
    • 三 道
    • 四 理
    • 五 太極
    • 六 陰陽
    • 七 性
    • 八 心
    • 九 結語
  • 拾 陽明心學與氣學的關涉及開展——兼及與羅欽順論學之書信
    • 一 前言
    • 二 良知合著氣說
    • 三 良知即太極
    • 四 心與氣通以別仙佛
    • 五 欽順對陽明三個疑問
    • 六 結論
  • 拾壹 陳確的性善論與明清氣學
    • 一 前言
    • 二 道即日用
    • 三 工夫即本體
    • 四 氣性善
    • 五 氣情才皆善
    • 六 理在欲中
    • 七 擴充盡才以全性
  • 拾貳 戴震的氣化整體論
    • 一 前言
    • 二 氣化之整體
    • 三 氣質之性
    • 四 氣之精爽為心
    • 五 合內外之學
    • 六 結語
  • 拾參 焦循《孟子正義》的氣論
    • 一 前言
    • 二 天
    • 三 氣性
    • 四 性善
    • 五 氣性善
    • 六 情欲才
    • 七 性相近
    • 八 心
    • 九 結語
  • 拾肆 呂緝熙「氣生於氣」之思想
    • 一 前言
    • 二 氣生於氣
    • 三 理乃氣之理
    • 四 道即氣之作用
    • 五 性情皆心
    • 六 性即氣質之性
    • 七 性相近
    • 八 結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