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534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台灣菜」是什麼?從酒樓裡的台灣料理、戰後初期公共食堂、清粥小菜、國宴變遷到當代小吃與夜市,《「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檢視「台灣菜」這個概念在百年間如何被定義、被認識、被實踐。
「台灣菜」鑲嵌在大歷史與社會的變動中,而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烹飪過、書寫過、消費過,也都是「台灣菜」定義的參與者。
陳玉箴分析國族與國族性如何在日常生活消費行為中被實踐與「體現」。一方面從歷史面向耙梳台灣飲食史的發展,探索百年來的食物生產與消費;另一方面將史學研究與人類學、文學研究結合,進一步分析「國家」作為一種集體意識,如何影響人的味覺與身體記憶。
  • 封面
  • 書名頁
  • 序 我的台菜之旅
  • 第一章 序論:「台灣菜」的文化史
  • 第二章 殖民地的高級料理:日治時期「台灣料理」的誕生
    • 前言:台灣料理——被命名的他者
    • 第一節:台灣料理初登場
    • 第二節:日治時期酒樓中的食色消費
    • 第三節:台菜的文化展演:從「支那料理」到「台灣料理」
    • 小結:殖民地料理的展演與變形
  • 第三章 古早台灣味:庶民的餐桌
    • 前言:台菜的文化展演與生活實踐
    • 第一節:台人家常食物
    • 第二節:平民的盛宴:節慶食物與辦桌
    • 第三節:日常點心與街頭小食
    • 小結:民間版的「台灣菜」
  • 第四章 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 前言:國家、移民與食物
    • 第一節:戰後的巨變:經濟困頓與節約運動
    • 第二節:反共復國思維下的消費管理:酒家與公共食堂
    • 第三節:移植的中國味:餐廳、市場與眷村飲食
    • 第四節:新地圖與新階層:「中國菜」的混雜與在地化
    • 小結:戰後成為中華菜系之邊緣分支的「台菜」
  • 第五章 族群、階級與飲食「傳統」的創造
    • 前言:當代「台灣菜」內涵的改變
    • 第一節:「四大族群」論述與「客家菜」、「原住民菜」的興起
    • 第二節:國宴中的族群象徵
    • 小結:本土化路線孕生的「台灣小吃」
  • 第六章 台灣菜與「家鄉味」:家與文化記憶的變遷
    • 前言:飲食書寫中的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
    • 第一節:從「家鄉味」的溝通記憶到文化記憶
    • 第二節:唐魯孫與逯耀東:對家鄉味的追尋
    • 第三節:家的身體實踐:林海音飲食書寫中的烹與食
    • 小結:「家鄉味」的重新界定:文化記憶的定著之處
  • 第七章 結論:玻璃沙拉罐裡的台灣菜
  • 引用書目(中文)
  • 引用書目(日文)
  • 引用書目(英文)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