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經典之書能帶來特別的影響,無論是它們深深銘刻在我們想像之中難以忘卻,還是隱隱藏匿於層層記憶之下偽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
透過經典閱讀,走入歷經文明淬鍊的精神世界,拓展更寬廣的視野,提升整體國家的人文素養,應該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心靈活動。特別是在這3C發達的時代,雖然吸收訊息快,也容易陷入淺碟式思考。
透過專家學者的引導,讓我們一起走入經典的世界,培養具有厚度與深度的人文情懷,累積屬於自己的生命穀倉。
經典,始終是人文閱讀不落架的主題。
「經典七十‧人文閱讀」是配合師大創校70週年校慶,推廣閱讀習慣所提出的計畫。本計畫透過課程規劃、經典閱讀演講、線上影片課程、活動和出版等管道推動人文經典閱讀,選定七個主題、70本人文經典書單,並推薦適合導讀之學者。七個主題依序為「世界思潮經典」、「歷史經典」、「臺灣經典」、「地理經典」、「文學經典(一)」、「文學經典(二)」以及「國學經典」導讀。邀請校內外具權威的導讀人進行導讀,與現場參與師生討論這些經典著作。
本書為第一大主題「世界思潮經典導讀」,包括九本經典導讀內容,分別邀請周梁楷老師導讀《烏托邦》、劉滄龍老師導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沈志中老師導讀《夢的解析》、張旺山老師導讀《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陳惠馨老師導讀《第二性》、單德興老師導讀《東方主義》、王道還老師導讀《第三種猩猩》、吳叡人老師導讀《想像的共同體》以及鄧育仁老師導讀《自由四論》。
期讓正在閱讀或是已經閱讀過該書的讀者,盡情體會每個文字、每個句子、每個篇章的菁華,探索不同經典之深厚內涵,培養自我的思辨能力,成為一個有生命厚度的人。
透過經典閱讀,走入歷經文明淬鍊的精神世界,拓展更寬廣的視野,提升整體國家的人文素養,應該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心靈活動。特別是在這3C發達的時代,雖然吸收訊息快,也容易陷入淺碟式思考。
透過專家學者的引導,讓我們一起走入經典的世界,培養具有厚度與深度的人文情懷,累積屬於自己的生命穀倉。
經典,始終是人文閱讀不落架的主題。
「經典七十‧人文閱讀」是配合師大創校70週年校慶,推廣閱讀習慣所提出的計畫。本計畫透過課程規劃、經典閱讀演講、線上影片課程、活動和出版等管道推動人文經典閱讀,選定七個主題、70本人文經典書單,並推薦適合導讀之學者。七個主題依序為「世界思潮經典」、「歷史經典」、「臺灣經典」、「地理經典」、「文學經典(一)」、「文學經典(二)」以及「國學經典」導讀。邀請校內外具權威的導讀人進行導讀,與現場參與師生討論這些經典著作。
本書為第一大主題「世界思潮經典導讀」,包括九本經典導讀內容,分別邀請周梁楷老師導讀《烏托邦》、劉滄龍老師導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沈志中老師導讀《夢的解析》、張旺山老師導讀《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陳惠馨老師導讀《第二性》、單德興老師導讀《東方主義》、王道還老師導讀《第三種猩猩》、吳叡人老師導讀《想像的共同體》以及鄧育仁老師導讀《自由四論》。
期讓正在閱讀或是已經閱讀過該書的讀者,盡情體會每個文字、每個句子、每個篇章的菁華,探索不同經典之深厚內涵,培養自我的思辨能力,成為一個有生命厚度的人。
- 序一 《經典七十•世界思潮經典導讀》/陳秋蘭
- 序二 走入經典的世界 累積生命的穀倉/陳登武
-
壹、 氣度恢弘的《烏托邦》—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的觀點/周樑楷
-
前言:全球化思潮中談《烏托邦》
-
一、烏托邦在哪裡?
-
二、烏托邦是種「想像的真實」
-
三、「想像的真實」暗藏著形上思維
-
結語:氣度恢弘的形上思維和烏托邦
-
-
貳、藝術與哲學之間—走鋼索的尼采/劉滄龍
-
前言:虛構與真實之間
-
一、自我超越的走鋼索行動
-
二、自由與自我認識
-
三、身體的智慧
-
四、「永恆回歸」
-
-
參、重返「經典」—《夢的解析》/沈志中
-
前言:重新認識《夢的解析》
-
一、夢是充滿意義的精神形成物
-
二、夢的拆解
-
三、夢的工作
-
四、夢的語法
-
五、撕書
-
六、夢的表達與邏輯關係
-
七、心靈裝置的假設
-
結語:夢的跨域研究
-
-
肆、 導讀韋伯的《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張旺山
-
前言
-
一、韋伯:其人及其著作
-
二、法學家變成了國民經濟學家
-
三、轉換人生跑道的三個理由
-
四、韋伯為何要寫這篇文章,而我們又要如何讀這篇文章
-
五、人的品質與「人的科學」
-
六、人的意願之弔詭的發展
-
-
伍、《第二性》及其對於女性主義的意義/陳惠馨
-
前言:翻譯.脈絡.婦女運動
-
一、《第二性》作為經典的意義及其內容
-
二、《第二性》一書的架構
-
三、閱讀心得與批判
-
四、 《第二性》書寫方式對於臺灣婦女、性別平等運動者書寫之啟發
-
結語
-
-
陸、《東方主義》及其不滿/單德興
-
前言:脈絡化的閱讀—讀書.知人.論世
-
一、文學與文化
-
二、中東與巴勒斯坦
-
三、音樂
-
四、訪談與對話
-
五、回憶錄
-
結語:知己知彼的知識力量
-
-
柒、 《第三種黑猩猩》—人與自然的連續與斷裂/王道還
-
前言
-
一、作者
-
二、大歷史
-
三、自然史
-
四、人類自然史=人類演化史=人類學
-
五、究天人之際
-
六、開卷有益的祕訣
-
七、族群不平等
-
八、生物地理
-
九、人類遍布全球
-
十、人類大歷史
-
十一、文明誕生之謎
-
十二、文字
-
十三、腦子用的技術
-
十四、文字的神話
-
結語
-
-
捌、《想像的共同體》的閱讀經驗/吳叡人
-
一、關於作者Benedict Anderson
-
二、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
三、現代與後現代的橋梁:民族意識
-
四、認識論的條件與社會結構的條件
-
五、民族主義的兩面性與歷史性
-
結語
-
-
玖、集體美夢與自由之名/鄧育仁
-
前言:伯林生平與思想概述
-
一、政治上的消極自由
-
二、政治上的積極自由:族群的地位
-
三、政治上的積極自由:多元價值
-
結語: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多元價值問題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