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嘗試解決現代詩難教難懂的問題,以八個「賞析能力點」為分析角度,進行仔細的文本分析,務求從語言角度,將現代詩的語言藝術充分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可從中認識賞析現代詩可行的方法,了解分析的步驟,並由此逐步建立屬於讀者自己的賞析文學文本的方法。
本書共分十章,〈導言〉交代「賞析能力點」的內涵,賞析流程,以及筆者文學教學的理念,並詳細解說「歷時」和「共時」兩類語言藝術的分析方法。第二至九章分別為八個「賞析能力點」的獨立章節,除說明各能力點的內涵外,還以該能力點具體分析個別現代詩,並詳列分析步驟,加上表解,務求讓讀者掌握有關的分析方法。最後一章為綜合分析,用上述八個「賞析能力點」詳盡分析令不少老師學生頭痛的黃國彬名作〈聽陳蕾士的琴箏〉。書末提供現代詩參考文獻,還附上簡明提要,供讀者參考。
本書共分十章,〈導言〉交代「賞析能力點」的內涵,賞析流程,以及筆者文學教學的理念,並詳細解說「歷時」和「共時」兩類語言藝術的分析方法。第二至九章分別為八個「賞析能力點」的獨立章節,除說明各能力點的內涵外,還以該能力點具體分析個別現代詩,並詳列分析步驟,加上表解,務求讓讀者掌握有關的分析方法。最後一章為綜合分析,用上述八個「賞析能力點」詳盡分析令不少老師學生頭痛的黃國彬名作〈聽陳蕾士的琴箏〉。書末提供現代詩參考文獻,還附上簡明提要,供讀者參考。
- 自序
-
第一章導言
-
1.甚麼是「賞析」?
-
2.認識「賞析能力點」
-
3.賞析流程和步驟
-
4.文學教學該如何?正確認識文學的「特點」:「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
5.日常語言與文學語言
-
6.兩種屬於文學─語言藝術的分析方法:歷時及共時分析
-
7.本書的設計
-
-
第二章分拆詩句
-
1.前言
-
2.分拆詩句過程
-
3.分拆詩句例釋
-
4.結語:拆解詩句步驟
-
-
第三章意象整理
-
1.前言:甚麼是意象?
-
2.意象整理:樹
-
3.整理文學文本中意象的步驟
-
4.意象整理:星
-
5.結語
-
-
第四章意象選用(共時)
-
1.前言
-
2.討論「意象選用」的意義
-
3.鄭愁予〈錯誤〉中的「青石的街道向晚」
-
4.顧城〈遠和近〉中的「雲」
-
5.舒婷〈致橡樹〉中的「橡樹」
-
6.舒婷〈雙桅船〉中的「雙桅船」
-
7.朱湘〈爆竹〉中的「爆竹」
-
-
第五章意象群
-
1.前言
-
2.縱向組成原則
-
3.橫向組成原則
-
4.意象群的作用和閱讀效果
-
5.結語
-
-
第六章比喻原則
-
1.前言
-
2.「比喻原則」的內涵
-
3.語言層面的「比喻原則」
-
4.意義層面的「比喻原則」
-
5.結語
-
-
第七章重複原則
-
1.前言:甚麼是「重複原則」
-
2.重複現象
-
3.「重複原則」能力點分析方法
-
4.「重複」的相同和相異面
-
5.字詞的重複:戴望舒的〈雨巷〉
-
6.性質的重複:余光中的〈唐馬〉
-
7.句子/句式的重複:徐志摩〈為要尋一顆明星〉
-
8.段落的重複:余光中的〈鄉愁〉
-
-
第八章對比原則
-
1.前言:甚麼是「對比原則」?
-
2.「對比原則」的內涵
-
3.「對比原則」的兩個層面
-
4.語言層面
-
5.語意層面
-
6.結論
-
-
第九章文學文本的內在邏輯:現態與常態
-
1.前言:甚麼是「常態」?甚麼是「現態」?
-
2.認識「現態」和「常態」不同的意義和價值
-
3.賞析能力點「現態與常態」如何運作?
-
4.「內在邏輯」與「現態」的關係
-
5.不同常理的「內在邏輯」
-
-
第十章結論:綜合分析
-
1.前言:綜合分析黃國彬〈聽陳蕾士的琴箏〉
-
2.分拆詩句
-
3.內在邏輯
-
4.實寫與虛寫相間:對比原則
-
5.比喻原則:以視、觸、嗅覺描寫聽覺
-
6.比喻原則:通感暗喻琴音
-
7.意象分析:琴聲
-
8.意象選用及意象群
-
9.重複原則
-
10.結語
-
- 現代詩參考文獻提要
- 本書選用現代詩文本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