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物質新詩學:新詩學三重奏之二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091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希臘民間信仰與古印度佛教,都認為「地、水、火、風」是構成世界事物的四大元素,中國先哲則以「五行」水、火、木、金、土作為自然哲學的研究範疇,其後慢慢滲透到庶民生活、社會制度、政治解釋、語言藝術等各種不同的領域,遂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五行既為最簡易、最直接的唯物史觀,則藉「萬物」以抒懷的詩,詩中的「萬物」可以推極到最本質的「元素」裸體場域、奈米狀態,詩將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可能。《物質新詩學》即藉由五行理論,參佐巴舍拉四元素詩學,企圖發展出屬於五行系統的東方新詩學理論。

本名蕭水順(1947-),臺灣彰化人,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學教職三十二年,大學專任教職十四年,現任明道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臺灣詩學》季刊社社長。一生戮力於詩、散文的創作,現代詩的推廣與理論的建構。一九七九年與臺灣大學教授張漢良編著臺灣第一套現代詩「賞析」書《現代詩導讀》(五冊,故鄉版);一九八九年出版臺灣第一本新詩「詩話」《青少年詩話》(爾雅版);二○○四年出版臺灣第一部「新詩美學論述」《臺灣新詩美學》(爾雅版);二○○七年出版臺灣第一部「區域詩學論述」《土地哲學與彰化詩學》(晨星版)。創作與編著書籍已超過一四○冊,仍繼續在文學創作與評論上繼續挺進。重要詩集有《松下聽濤》、《月白風清》、《雲水依依》、《蕭蕭.世紀詩選》等。二○一七年春天出版七十紀念詩集《天風落款的地方》(新世紀美學版);文集《亂中有序:詩人與詩人的第一類接觸》(新世紀美學版);論集《空間新詩學》、《物質新詩學》、《心靈新詩學》(萬卷樓版)等三部。

  • 〔新詩學三重奏〕總序
  • 第一章 緒論:以物質為基礎的詩學研究
  • 第二章 道家美學:周夢蝶《有一種鳥或人》透露的水訊息
    • 第一節 前言︰市井大隱.簷下詩僧
    • 第二節 從天道玄思中回歸安居樂俗
    • 第三節 以水為意象之棲的道家美學
    • 第四節 以渾為意念之起的道家美學
    • 第五節 以游為意境之極的道家美學
    • 第六節 結語︰無境造境,臻致化境
  • 第三章 不容所以相濟:鄭愁予「水文明」的實踐—以《和平的衣缽》作為考察對象
    • 第一節 前言:性靈之水與熱血之火
    • 第二節 詩文明裡的水性資源
    • 第三節 古文化裡的水性思維
    • 第四節 水意象中的性靈內涵
    • 第五節 結語:不容所以相濟
  • 第四章 唯一的裹覆:臺灣海洋詩研究
    • 第一節 傳統海洋文化原型
    • 第二節 以海為感性抒發之對象
    • 第三節 以海為美感經驗之寄託
    • 第四節 以海為理性思維之客體
    • 第五節 以海為生活經驗之拓本
    • 第六節 以海為宇宙生命之投影
  • 第五章 炎上作苦:論白靈詩與火的屬性
    • 第一節 前言:五行與詩的屬性
    • 第二節 從《五行詩及其手稿》看白靈詩的火性傾向
    • 第三節 爐火遐想是白靈詩心的最初依託
    • 第四節 燭焰閃爍是白靈詩緒的躁動不安
    • 第五節 炎上作苦是白靈詩魂的根柢精神
    • 第六節 昇華純潔是白靈詩神的清淨功德
    • 第七節 結語:白靈詩與火相互映照彼此輝煌
  • 第六章 水的鼓盪與火的幻化:以杜十三〈愛情的嘆息〉為觀察對象
    • 第一節 前言:相濟的水與火的情緣
    • 第二節 潤下的水的深情
    • 第三節 鼓盪的水與火的屬性
    • 第四節 幻化的水與火的想像
    • 第五節 結語:水的韌性與火的語言
  • 第七章 酒在現代詩中的文化意義
    • 第一節 酒,在歷史傳承裡樹立文化型模
    • 第二節 酒,讓臺灣詩人暢開詩的大胸懷
    • 第三節 酒,為現代詩人盪起詩的新潮浪
    • 第四節 酒,在臺灣新詩中豐富文化載體
  • 第八章 小詩含藏蓄存的敘事能量:以焦桐詩的木質特性為研究中心
    • 第一節 古典小詩︰意象與敘事的辯證
    • 第二節 現代小詩︰意象與敘事的再度辯證
    • 第三節 焦桐的特質:敘事與抒情的衍生辯證
    • 第四節 木質的特質︰潤澤他人與成長自我
    • 第五節 結語︰小詩的敘事能量
  • 第九章 稼穡作甘論詹澈︰以《下棋與下田》為證例
    • 第一節 體兼虛實:地學的特徵
    • 第二節 貴廉貴兼:墨學的呼應
    • 第三節 人性通貫:村口的瞻望
    • 第四節 現代墨翟:鄰居的敦睦
  • 第十章 結論︰意象是現象,物質才是本質
  • 附錄 蕭蕭編選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