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發展分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無論從歷史政治、社會經濟、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等方面來看,都產生了極大且深刻的轉型和變化。在這樣一個引人關注的時代裡,諸多才子佳人小說創作形成一種集體敘事現象,建立了相對一致而特殊的意向性表現,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時期文人文化心理與創作觀念處於轉化階段的歷史事實。本書作者乃以「敘事」分析為基礎,針對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生成及其流行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相關問題提出新的論述。
- 誌謝
- 推薦序
- 序言
- 摘要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明清通俗文化思潮下的才子佳人小說創作
-
壹、通俗文化思潮影響下的才子佳人小說創作
-
貳、作品定位:才子佳人小說的文學品格
-
-
第二節 才子佳人小說的研究概況:歷史分期及其特徵
-
壹、第一階段:以清代文人評論為主
-
貳、第二階段: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
-
參、第三階段: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
肆、第四階段: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迄今
-
-
第三節 釋題: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
壹、問題意識:尋找才子佳人小說的身分
-
貳、研究的邏輯起點、具體方法和基本取向
-
-
-
第二章 原型: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本體精神
-
第一節 引論:才子佳人小說創作發生的原型思維
-
壹、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與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發生
-
貳、從才子佳人小說創作特點論其原型的夢幻內容
-
參、從才子佳人小說形態表現論其原型的儀式內容
-
-
第二節 佳人意象:理想女性形象範式的建構
-
壹、新女性(?):佳人形象的塑造及其表現
-
貳、永恆女性:理想女性原型的激活與佳人意象的建構
-
-
第三節 追尋佳人:才子/英雄的冒險旅程及其原型模式
-
壹、才子/英雄:文人的基本生命形式及其神話建構
-
貳、邂逅神女:才子/英雄歷險的原型母題及其意涵
-
參、內在探索:才子/英雄神話作為個體化過程的原型模式
-
-
-
第三章 話語: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意指實踐
-
第一節 現象:作為話語的才子佳人小說
-
壹、才子佳人小說話語系統的價值選擇及其創作思維
-
貳、才子佳人小說話語實踐中的性別政治及其敘事操作
-
參、才子佳人小說話語體式的主體精神建構及其審美意向
-
-
第二節 書寫:才子佳人小說的形式與本質
-
壹、理想化的虛構世界
-
貳、遊戲式的時空體形式
-
-
第三節 修辭:才子佳人小說話語構成的美學實踐
-
壹、言情:在重寫與重複之間的審美思維表現
-
貳、趣味:在戲擬與逼真之間的審美效應表現
-
參、中和:在喜劇思維與悲劇意識之間的審美精神表現
-
-
-
第四章 寓言: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主題寓意
-
第一節 深度遊戲:才子佳人小說話語選擇的現實意義
-
壹、從邊緣到中心:詩與作者意圖表現的聯繫
-
貳、從抒情到敘事:詩與敘事範式建立的聯繫
-
-
第二節 詩性觀照:才子佳人小說話語實踐的政治思維
-
壹、在主情與求實之間:儒家詩學傳統與才子佳人小說的聯繫
-
貳、在正風與變風之間:《詩經‧關雎》與才子佳人小說的聯繫
-
-
第三節 比興寄託:才子佳人小說話語構成的審美意蘊
-
壹、擬騷:士不遇書寫傳統影響下的政治倫理隱喻
-
貳、遊與求女:作為敘事形式建構的意識形態素表現
-
-
第四節 愛的寓言:才子佳人小說的婚姻理想及其寓意
-
壹、寄意聖主:從士不遇到皇帝親試的政治期望
-
貳、齊家:從自我想像到家國論述的政治寓言
-
-
-
第五章 類型: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美學機制
-
第一節 主題先行: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創造的形態特徵
-
壹、歷史經驗:虛幻的記憶
-
貳、意識形態:在故事與話語之間
-
參、圓形思維:敘事語法的內在邏輯
-
-
第二節 才子佳人小說作為一種小說類型的文化闡釋
-
壹、語言歷險:作為現實之符號的意義闡釋
-
貳、程式化:才子佳人小說作為生產式文本的現象闡釋
-
-
-
第六章 結論
-
第一節 追尋歷程: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的審美生命形式
-
壹、原型:內在生命之探索
-
貳、話語:自我身分之認同
-
參、寓言:政治理想之寄託
-
肆、類型:歷史現實之解釋
-
-
第二節 餘論:才子佳人小說研究的反思與啟示
-
-
參考文獻
-
壹、專書
-
貳、論文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