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主要依據銘刻資料,並結合文獻,採用“自下而上”的視角分析五六世紀高僧大德與知識階層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試圖弄清他們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麼,進而探討佛教對普通民眾的思想與行為產生何種影響。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歷史背景後,根據1600種有紀年及紀年可考的造像記,借助統計分析,輔以例證,具體展示了民眾信仰對象的興衰變化;剖析了民眾對佛教的認識與追求,涉及生死觀念變遷、大乘起義的心理基礎、民眾的社會觀念等;還考察了部分民眾對法、佛、像與覺悟之途的理解。同時還揭示了造像供養與中土傳統祭祀的關係,分析了興福造像流行的歷史意義,探討了佛教信仰廣及朝野的時代意義與影響。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彩插
- 序
- 目录
-
绪论
-
缘起
-
回顾
-
思路
-
-
上篇
-
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
-
一 游方弘法
-
二 传教利器:“释氏辅教之书”
-
三 神奇灵验与皈依佛教
-
四 冥间的恫吓:古人如何接受天堂地狱说
-
五 战乱相寻催生朝野佞佛?
-
-
-
中篇
-
造像记所见民众信仰
-
一 引子
-
二 崇奉对象的历史演进
-
三 发愿文的世界
-
四 民众心中的佛法、佛、像与觉悟
-
-
-
下篇
-
民众修持方式及其社会影响
-
一 造像供养的内涵与特点
-
二 佛教信仰的社会影响
-
-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索引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3421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