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莊子外雜篇研究
本書是作者對莊子外雜篇研究的一系列學術論文之總集。外雜篇不像內七篇可視為較純粹的莊子思想,其思想內容已十分駁雜,其中有莊子思想之引申、黃老思想之發展,甚至也有一些近於老子思想的發揮。因此本書將其定位為較內篇為晚的道家後續學者之著作。本書除了討論有關《莊子》書材料的移易分合及分類等形式問題之外,並論及「氣與陰陽」、「養生」、「理觀念」、「老莊融合」、「黃老」、「無君」、「對各家子學之批判」等各種思想主題,並注意到由內篇到外雜篇的道家思想之發展有一個「由心向物」的思維方向。本書的研究希望能對莊周之後結合了老子思想的戰國中後期以迄秦漢之初的道家天道大格局的思維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
- 本書凡例
-
第一章 緒論
-
一、戰國時代中國社會物性文明的發展
-
二、戰國時代儒、墨、道三家思想的發展
-
三、所謂「先秦道家」的「名」與「實」
-
四、戰國時代老子與莊子思想的源流
-
五、《莊子》書的作者問題
-
六、外雜篇材料產生的時代
-
七、外雜篇的研究應以「段落」為單位
-
八、總結本書寫作時的一些基礎觀念
-
-
第一部 有關外雜篇材料的研究
-
第二章 《莊子》內外雜篇的形成及其先後問題
-
一、《莊子》內篇的形成
-
二、《莊子》內篇與外雜篇的分別
-
三、內篇與外雜篇的先後問題
-
四、外篇與雜篇的不同
-
五、戰國思想融合的道家材料何以附於《莊子》而為外雜篇
-
-
第三章 《莊子》內外雜篇材料的移易分合
-
一、造成《莊子》書材料移易分合的兩個層次
-
二、陸德明所謂「注者以意去取」的內容意義
-
三、內篇中材料的移易分合
-
四、外雜篇中材料的移易分合
-
五、《莊子》書中材料的分合不足以影響內外雜篇的基本結構
-
-
第四章 外雜篇材料分類研究
-
一、外雜篇材料之雜
-
二、前人對外雜篇材料分類的研究
-
三、劉笑敢先生的分類方法及其評價
-
四、以義理段落為基準的外雜篇材料之分類
-
五、外雜篇之材料仍以無君、黃老、述莊為三大宗
-
-
-
第二部 外雜篇對內篇思想的引申與發展
-
第五章 外雜篇中由「心」向「物」的思維發展
-
一、由內篇到外雜篇思維環境的變化
-
二、莊子思想的歸結點在「心」不在「物」
-
三、對聖人生命境界解釋基礎的轉變
-
四、在無量時空下的玄同彼我
-
五、戰國時代中國人世界觀擴大的社會背景
-
六、從「依乎天理」到「達理明權」
-
七、〈秋水篇〉中「順俗從眾」的觀念
-
八、從「不材之用」到「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
九、從「逍遙」到「曠達」
-
十、外雜篇中死生觀念的轉化
-
-
第六章 外雜篇中的養生思想
-
一、養生思想的起源與道家的關係
-
二、內篇養生的重點在「神」不在「形」
-
三、外雜篇中養生思想產生的時代意義
-
四、老莊思想中的「精」是外雜篇養生思想發展的關鍵
-
五、「形」在外雜篇養生思想中的意義與地位
-
六、外雜篇養生思想中「心」與「物」關係的轉變
-
七、外雜篇中「以物養形」觀念的兩種思維
-
八、《莊子‧讓王篇》中近於楊朱的貴己尊生思想
-
九、養生觀念是戰國後期君道思想的一部分
-
-
第七章 外雜篇中「氣」與「陰陽」的觀念
-
一、先秦時代「氣」觀念形成的背景
-
二、內篇中「氣」的觀念
-
三、外雜篇中「氣」觀念的明確化
-
四、從內篇到外雜篇「陰陽」詞義的演變
-
五、陰陽發展為二氣之後對以下思想發展之影響
-
-
第八章 外雜篇中「理」觀念的發展
-
一、《老子》不言「性」「理」之義
-
二、內篇中「依乎天理」的觀念
-
三、以「物理」為基礎的「萬物殊理」觀念
-
四、以社會人文為基礎的「義理」觀念
-
五、外雜篇中尚未明確發展出「通理」的觀念
-
六、外雜篇之後「理」觀念的發展
-
-
-
第三部 外雜篇中順應當代政治發展的思維
-
第九章 外雜篇中老莊思想的融合
-
一、老莊思想的融合見於外雜篇
-
二、老子的「君道」取代莊子的「臣道」
-
三、老子的「常道」觀念被揚棄
-
四、「脩古抱樸」轉而為「因時任物」
-
五、老子思想中的首出觀念「道」的地位被降低
-
六、老莊思想合流中的「神」義
-
七、「天德」與「精神」觀念的提升與轉化
-
八、老莊思想在戰國後期時代適用上的差異性
-
-
第十章 外雜篇中的黃老思想
-
一、戰國時代黃老思想發展的背景
-
二、老莊思想的合流是黃老思想發展的一部分
-
三、外雜篇中的黃老材料只是黃老思潮中的一支
-
四、外雜篇黃老思想中「靜」的觀念
-
五、黃老「靜因之道」與老子「常道」觀念的不同
-
六、外雜篇中「上無為而下有為」的觀念
-
七、外雜篇中的黃老思想統合老莊儒法四家
-
八、法家「尊君」與外雜篇中「君德」觀念的不同
-
九、外雜篇中的黃老思想與三代以來「德位分合」的觀念
-
十、外雜篇中黃老思想「重本輕末」的現象
-
-
-
第四部 外雜篇中批判學術與文明發展的思維
-
第十一章 外雜篇對戰國諸家子學的批判
-
一、戰國子學之所以相互攻擊的社會基礎
-
二、儒道兩家思想本質上的不同
-
三、外雜篇中反儒家思想的內容
-
四、外雜篇中反儒家常與反法家為一體
-
五、外雜篇中攻擊墨家常連帶儒家
-
六、外雜篇攻擊儒墨的重點在於「破碎大道」
-
七、外雜篇攻擊墨家常連帶名家辯者
-
八、外雜篇對墨家偃兵觀念的批判
-
九、秦漢以下儒道思想轉化成理性與自然之融合
-
-
第十二章 外雜篇中的無君思想
-
一、無君思想的時代背景
-
二、無君思想與黃老思想的不同
-
三、無君思想與南北地緣的關係
-
四、無君思想對當代思想的攻擊
-
五、無君思想中的「性」與「德」
-
六、〈駢拇〉等四篇思想的脈絡
-
七、外雜篇中的兩種隱遯思想
-
-
-
附錄一 《莊子》外雜篇材料之討論──外篇部分
-
一、〈駢拇篇〉
-
二、〈馬蹄篇〉
-
三、〈胠篋篇〉
-
四、〈在宥篇〉
-
五、〈天地篇〉
-
六、〈天道篇〉
-
七、〈天運篇〉
-
八、〈刻意篇〉
-
九、〈繕性篇〉
-
十、〈秋水篇〉
-
十一、〈至樂篇〉
-
十二、〈達生篇〉
-
十三、〈山木篇〉
-
十四、〈田子方篇〉
-
十五、〈知北遊篇〉
-
-
附錄二 《莊子》外雜篇材料之討論──雜篇部分
-
一、〈庚桑楚篇〉
-
二、〈徐無鬼篇〉
-
三、〈則陽篇〉
-
四、〈外物篇〉
-
五、〈寓言篇〉
-
六、〈讓王篇〉
-
七、〈盜跖篇〉
-
八、〈說劍篇〉
-
九、〈漁父篇〉
-
十、〈列禦寇篇〉
-
十一、〈天下篇〉
-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