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988481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旨在為《莊子》展現的種種心智活動,打造一個簡單的理解圖像,以便當《莊子》的思想在不同於那個古代心智運作的種種時空環境中活化時,能夠使那些原本豐碩的心靈景觀,蛻變為種種美景或令人珍惜的生命視野。
  • 寫在前面
  • 凡例及說明
  • 導論 我如何詮釋與重構《莊子》思想
    • 前言
    • 一.研撰動機與目的
      • (一)個人研撰動機
      • (二)學術研撰目的
      • 小結
    • 二.解讀與重構《莊子》思想的方法反省及說明
      • (一)我對「解讀《莊子》」抱持的態度
      • (二)「《莊子》思想」的涵義
      • (三)關於詮釋與詮釋架構的說明
      • (四)說服理論
      • (五)《莊子》思想的詮釋對照參考系
    • 三.研撰次第及內容
      • (一)突現理論及其檢討-以《莊子》突現美學爲輔助例示
      • (二)隱喻理論及其應用-以「魚樂之辯」爲輔助例示
      • (三)《莊子》及其思想特色綜論
      • (四)《莊子》的言說活動觀及其涵義
      • (五)《莊子》思想精義的核心詮釋
      • (六)《莊子》的深層自然主義思想
      • 小結
    • 結語
  • 第一章 突現理論及其檢討-以《莊子》突現美學爲輔助例示
    • 前言
    • 一.從突現理論並未被普遍接受的事實出發
    • 二.重構及檢討Feinberg的自我之突現理論論述
      • (一)突現理論的第一個關鍵概念
      • (二)突現理論的第二個關鍵概念
      • (三)突現理論的第三個關鍵概念
      • (四)突現理論在心智方面的解釋及運用
    • 三.突現理論的檢討與調整
      • (一)釐清「不同對象」與「不同觀點」的突現
      • (二)釐清既有突現解釋依據的不同判準
      • (三)釐清突現理論本身的理論層級
      • (四)釐清突現性的內涵
      • (五)重構突現理論芻議
      • (六)綜合檢討
    • 四.突現理論之運用的輔助例示:《莊子》「突現美學」詮釋
      • (一)美學概論
      • (二)自然向度的美學重構參考系
      • (三)重構《莊子》的突現美學觀
      • 小結
    • 結語
  • 第二章 隱喻及其應用-以「魚樂之辯」爲輔助例示
    • 前言
    • 一.《莊子》的道論-引介《莊子》的「隱喻介面」
      • (一)〈齊物論〉篇的道論大意
      • (二)〈大宗師〉篇的道論大意
      • (三)《莊子》的道論與隱喻介面
      • 小結
    • 二.越界的詮釋與隱喻
      • (一)由越界的詮釋到隱喻
      • (二)越界的詮釋、隱喻與《莊子》思想
    • 三.隱喻理論參考系
      • (一)我爲什麼選擇《隱喻》
      • (二)爲什麼有些學者專家不接受《隱喻》的觀點
      • (三)《隱喻》的核心看法
      • 小結
    • 四.隱喻應用的輔助例示:《莊子》的魚樂之辯
      • (一)檢討魚樂之辯隱含的問題
      • (二)重新釐清魚樂之辯的涵義
      • (三)試推魚樂之辯新義
      • 小結
    • 結語
  • 第三章 《莊子》及其思想特色綜論
    • 前言
    • 一.《莊子》成書的一般通識
      • (一)張默生的考證
      • (二)葉國慶的考證
      • (三)黃錦鋐的考證
      • (四)張恒壽的考證
      • 小結
    • 二.《莊子》的思想史考察分野
    • 三.《莊子》思想的特色及我這本書的論點
      • (一)考察《莊子》思想緣起的嘗試性構想
      • (二)《莊子》思想的緣起與特色
      • (三)《莊子》思想的主要特質
      • (四)《莊子》思想的「自然轉向」及其涵義
      • 小結
    • 四.《莊子》全書義理架構及其梗概:內七篇思想原型
    • 結語
  • 第四章 《莊子》的言說活動觀及其涵義
    • 前言
    • 一.對照理解-「語言的批判」
    • 二.《莊子》使用的語言及其涵義
      • (一)《莊子》使用的三種語言
      • (二)三種語言本身的嵌結關係及其涵義
      • (三)《莊子》使用語言的原理及其深意
      • 小結
    • 三.《莊子》的言說活動之深度意蘊
      • (一)闡發道論
      • (二)齊「物」與齊「物論」
      • (三)「雙齊之論」的涵義
      • (四)《莊子》的言說活動觀
      • 小結
    • 結語
  • 第五章 《莊子》思想精義的核心詮釋
    • 前言
    • 一.《莊子》闡述的悲哀感
    • 二.悲哀從哪裡來?
      • (一)悲哀的第一種起因
      • (二)悲哀的第二種起因
    • 三.人生的轉機與生命的轉境
    • 結語
  • 第六章 《莊子》的深層自然主義思想
    • 前言
    • 一.從《莊子》的「化」與「遊」見其「自然」之義
    • 二.《莊子》「自然」思想概觀
    • 三.《莊子》「自然」思想之意含
    • 四.當前英美學界的自然主義見解及涵義
      • (一)Herbert Feigl的自然主義觀點
      • (二)Arthur C. Danto的自然主義觀點
      • (三)自然主義的交互參照觀點及補充
      • (四)自然主義陳述的自然
      • 小結
    • 五.英美科學自然主義觀的反省
      • (一)Evan Harris Walker的意識物理學
      • (二)Jeffery M. Schwartz的心靈是大腦之母說
      • 小結
    • 六.人文自然主義的價值論觀點
      • (一)Robert Audi與Holmes Rolston的見解
      • (二)Tom Regan的見解
      • (三)綜合三家所述
    • 七.《莊子》的深層自然主義思想
      • (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
      • (二)物化
      • (三)《莊子》深層自然主義的涵義
    • 結語
  • 結論:從宇宙的存在到屬人的生命之完成
    • 前言
    • 「閱讀生命」與「生命的閱讀」
    • 知識與智慧的轉換
    • 隱喻是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
    • 體認自己就是宇宙自然的成員
    • 深層自然主義-目擊而道存
    • 結語
  • 引用文獻明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