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老莊新論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08/02/29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571146317
老莊所創始的道家成為中國哲學的主體思想。現有的中國哲學史多以儒家思想的發展為主線,這不僅不合史實,而且狹義化了中國哲學史的內涵。從形上學、認識論、方法論等哲學的主要方面來看,道家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所占的比重都遠遠超過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政治倫理,但這只是專業哲學的枝節部分。就抽象的哲學思維而言,道家的貢獻要遠遠超過儒家。儒家有所謂形上學或哲學理論建構,也多是淵源於道家,而這些方面普遍為學界所忽視。
老莊思想無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或哲學理論,都已成為特殊風格的人類公共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今儒道兩家已成為中國文化之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代表;作為一種哲學理論,則道家更成為古典哲學在體系建構的主體思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必有其理論的說明,本書乃基於後者而呈現給讀者。
老莊思想無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或哲學理論,都已成為特殊風格的人類公共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今儒道兩家已成為中國文化之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代表;作為一種哲學理論,則道家更成為古典哲學在體系建構的主體思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必有其理論的說明,本書乃基於後者而呈現給讀者。
- 五南修訂重排版序
- 五南出版序
-
第一部分 老子文集
-
老子其人其書
-
引言
-
老學先於孔學
-
論《老子》晚出說在考證方法上常見的謬誤
-
墨子與《老子》思想上的聯繫
-
-
戰國楚簡《老子》及道家古佚書
-
引言
-
從郭店簡本看《老子》尚仁及守中思想
-
郭店簡本《老子》所呈現的重要哲學問題
-
楚簡〈太一生水〉之宇宙生成論
-
楚簡〈恆先〉之宇宙演化論及異性復欲說
-
-
老子論述
-
引言
-
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
-
老子的有無、動靜及其體用觀
-
老子與孔子思想比較研究
-
老子與先秦道家各流派
-
-
-
第二部分 莊子文集
-
〈內篇〉詮釋
-
引言
-
〈逍遙遊〉:開放心靈與價值重估
-
〈齊物論〉:平等精神與破除自我中心的格局
-
〈養生主〉:精神生命的闡揚
-
〈人間世〉:知識份子的悲劇意識及其隔離的智慧
-
〈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審美心胸及宇宙精神
-
〈大宗師〉:天人合一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觀
-
〈應帝王〉:無治主義
-
-
〈外篇〉解說
-
引言
-
〈駢拇〉:任情率性
-
〈馬蹄〉:至德之世的憧憬
-
〈胠篋〉:竊國者侯
-
〈在宥〉:安情適性
-
〈天地〉:象罔得玄珠
-
〈天道〉:言外之意
-
〈天運〉:禮義法度乃應時而變
-
〈刻意〉:精神四達並流
-
〈繕性〉:知恬交養
-
〈秋水〉:海河對話
-
〈至樂〉:魯侯養鳥
-
〈達生〉:藝術心境
-
〈山木〉:審時處和
-
〈田子方〉:至美至樂
-
〈知北遊〉:道不離物
-
-
〈雜篇〉發微
-
引言
-
〈庚桑楚〉:「性者生之質」
-
〈徐無鬼〉:流人思親
-
〈則陽〉:「萬物殊理,道不私」
-
〈外物〉:得意忘言
-
〈寓言〉:三言的意涵
-
〈讓王〉:「道之真以治身」
-
〈盜跖〉:「與時消息」
-
〈說劍〉:匡諸侯、安四鄰
-
〈漁父〉:「真者精誠之至」
-
〈列禦寇〉:「以必不必」
-
〈天下〉:「內聖外王之道」
-
-
論說《莊子》
-
引言
-
莊子論道
-
莊子認識系統的特色
-
莊子的悲劇意識和自由精神
-
關於莊子研究的幾個觀點
-
-
-
附錄一
-
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的比較研究
-
-
附錄二
-
引言
-
先秦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與文句舉例
-
- 修訂本三版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