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作者從事學術研究三十年之論文精選,主題涵括文學、文化、電影、藝術、哲學與新媒體,多篇文章均為中文翻譯首次在華語世界出現,開拓讀者視野!
全書分為兩大卷:卷一[幽靈性邏輯:詭異的異托邦想像]深入考察了全球語境中對文化他者的異托邦想像以及對奇幻凝視的批判解構;卷二[迷幻凝視:虛擬的後人類想像]揭示了虛擬的後人類身份以及現代性的迷亂盲視。作者從比較文學和文化的跨中西性角度切入,分析題材包括小說、詩歌、電影、藝術、新媒體與科技文化;論述面向涉及生態環境、科技進步、強勢霸權、身份危機等當代普遍關注的議題。書中雖旁徵博引各大家理論,但由於作者在研究工作之餘,同時從事文學創作近三十年,因而語法平實細膩,更增可讀性。
☆建議延伸閱讀《望道與旅程:中西詩學的幻象與跨越》,全視角剖析中西詩學的比較研究。
本書特色
1.國際比較文學前副主席樂黛雲教授、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劉再復、美國衛斯理大學東亞系副教授宋明煒,重量級專業推薦。
2.旅美比較文學學者米家路三十年學術研究精粹。
3.觸及題材廣泛,論理精實,文筆細膩,是中西詩學比較研究的必讀之作。
全書分為兩大卷:卷一[幽靈性邏輯:詭異的異托邦想像]深入考察了全球語境中對文化他者的異托邦想像以及對奇幻凝視的批判解構;卷二[迷幻凝視:虛擬的後人類想像]揭示了虛擬的後人類身份以及現代性的迷亂盲視。作者從比較文學和文化的跨中西性角度切入,分析題材包括小說、詩歌、電影、藝術、新媒體與科技文化;論述面向涉及生態環境、科技進步、強勢霸權、身份危機等當代普遍關注的議題。書中雖旁徵博引各大家理論,但由於作者在研究工作之餘,同時從事文學創作近三十年,因而語法平實細膩,更增可讀性。
☆建議延伸閱讀《望道與旅程:中西詩學的幻象與跨越》,全視角剖析中西詩學的比較研究。
本書特色
1.國際比較文學前副主席樂黛雲教授、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劉再復、美國衛斯理大學東亞系副教授宋明煒,重量級專業推薦。
2.旅美比較文學學者米家路三十年學術研究精粹。
3.觸及題材廣泛,論理精實,文筆細膩,是中西詩學比較研究的必讀之作。
- 推薦語 樂黛雲/劉再復/宋明煒
- 序「秀威文哲叢書」/韓晗
- 導讀/劉再復
-
卷一 幽靈性邏輯:詭異的異托邦想像
-
第一章 奇幻體的盲知:卡夫卡與博爾赫斯對中國的迷宮敘事
-
一、奇幻文學:他異性與語義空無的敘事
-
二、卡夫卡:《中國的長城》
-
三、博爾赫斯:《交叉小徑的花園》
-
四、盲知:意識形態的牢籠
-
-
第二章 從海景到山景:環球意識,帝國想像與景觀權力政治
-
一、想像之旅與海洋幻想:殖民海景
-
二、艱難的跋涉:帝國美學與崇高的山景
-
-
第三章 消費西藏:帝國浪漫與高原凝視
-
一、西藏:作為帝國主義幻想中的他者
-
二、征服的邏輯
-
三、香格里拉:烏托邦的輓歌
-
-
第四章 達摩異托邦:後香格里拉好萊塢中的西藏想像
-
第五章 測繪棲居的詭異:中國新電影中的環境災難、生態無意識與水的病理學
-
一、水作為生態敏感性的節點
-
二、熟悉-詭異(Heimlich-Unheimlich)的幽靈
-
三、水作為「詭異」(unheimlich/unhomely)的代碼
-
四、「淹沒」的幽靈詩學
-
五、「雲雨」的水緣政治
-
六、生態定(失)位的地形學
-
七、從視像無意識到生態無意識
-
八、從黃屏到綠屏
-
九、作為淨化的水
-
-
第六章 重返原鄉:張承志,莫言與韓少功小說中的道德救贖
-
一、創傷與烏托邦:張承志的還鄉救贖
-
二、莫言:負債與尷尬的政治
-
三、韓少功:詭異的歷史幽魂
-
-
第七章 默舌:中國新浪潮電影中的詭異聲帶與聲線危機
-
一、《黃土地》:抗爭的異音性與幽靈性放逐
-
二、《孩子王》:異聲性與救贖性呼召
-
-
第八章 超級連結: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中的跨國性,引用倫理與代際政治
-
一、電影劇情
-
二、超級連結
-
三、《十七歲的單車》:重新界定中國電影的新身分
-
四、偷竊、欺騙、剽竊、搶劫、抄襲、生搬硬套、模仿
-
-
第九章 撕裂的邊界:雷蒙德.威廉斯《邊鄉》中的雙重視鏡與菌毒跨越
-
一、情感倒敘:威廉斯的雙筒觀視光學
-
二、重標邊界上的成長旅程
-
三、倒敘的觀照與重拯失落的歷史真實
-
四、重繪帝國圖景與人類學凝視
-
五、懼怕的他者:邊界的菌毒性侵越
-
-
-
卷二 迷幻凝視:虛擬的後人類想像
-
第一章 視覺的想像社群:論《河殤》中的媒介政體,虛擬公民身分與海洋烏托邦
-
一、電視公民身分:《河殤》與後毛澤東時代媒體域的興起
-
二、多義焦慮與身分/他異性/閾限的詭異空間
-
三、激進政治學與色碼詩學
-
四、視覺-文字-聲音-螢幕:電視與虛擬介面
-
五、後毛澤東新時代的海洋烏托邦與河流熱
-
-
第二章 病毒政治與後人類主體性:對賽博烏托邦的批判
-
一、賽博空間的虛擬飛翔
-
二、難堪的賽博烏托邦
-
三、病毒複製時代的藝術政治
-
-
第三章 撕裂凝視:數碼化時代的色情迷幻
-
一、新技術時代的色情轉變
-
二、撕裂凝視與女性主義的解構策略
-
-
第四章 幻象:視覺無意識的怪獸-本雅明的現代性視覺症候學
-
一、影像的救贖魔力
-
二、視覺烏托邦的症候學/辯證學
-
三、返回式凝視的神學
-
-
第五章 迷亂的真實:戀物,窺淫與盲視-海德格爾,德里達和傑姆遜觀梵谷的《一雙舊鞋》
-
一、角鬥場
-
二、根莖敘事:一個無限糾纏的多維空間
-
三、迷亂的真實:戀物,窺淫與盲視
-
-
第六章 黑色超越:亞洲極端電影中的賽柏格化與後人類生命政治
-
◆塚本晉也的《鐵男》(1989)後人類的金屬形態變異:廢化的身體與毀壞的身分
-
-
第七章 媒間跨界:重繪美國華裔藝術的眾聲喧嘩
-
- 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