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

作者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83573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是報導文學大家楊渡曾經身在高雄拆船廠、臺灣鹿港反杜邦運動、蘭嶼反核運動,乃至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在場者,用盡心神見證及書寫的報導文學全攻略,涉及了許多採訪實作的建議與討論;同時也是楊渡對《人間》雜誌創刊人陳映真念茲在茲的永恆之問「人應該怎樣活著,才算是真正的活過?」的致敬與回應。
「在重大的事件中,新聞關注的是事件發生的事實,而報導文學關注的,永遠是人,是生命。新聞只要講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但文學是要描寫其中的人性。報導文學之不同於一般新聞,不僅是文學,也不僅是故事,而是觀點。報導文學是「入世」的文學,甚至是「淑世」的文學。事實只代表一部分的真相,它並不等於全局的真實。要看清局部的真相,不能只看局部的現象,而是要有更大的全局的觀照,才能了解事件的脈絡。對新聞來說,局部的、現象性的真相是重要的,但對報導文學來說,局部是不夠的,全局性的、深度的觀點,去看見現象背後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報導文學便是要儘可能到現場挖問題,找答案。報導文學可以是一種人間關懷的思維方式。從一個人,去描寫更多的共同問題;從個人關懷,化為群體關懷。這才是報導文學的寫作方式。報導文學,不只是報導,也是一種社會實踐。報導文學的力量,可以感動一個時代,撼動一個時代。報導文學,是時代的見證,也是個人生命史的見證。今日的報導文學,即是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的見證。而我們這時代,也期待著文學群星,寫下屬於這時代的報導文學,為未來的世代,留下生活與思索、愛與文明。」
貫徹著人生無處不採訪,全神走進人間底限,走過至暗時刻──楊渡堅信報導文學既有當代性、更有未來性,乃深情地邀請更多報導者一起成為點火的人!
  • 推薦序:臺灣報導文學創作論的先聲
  • 序文: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
  • 第一講 何謂報導文學
  • 第二講 真實的四個層次
  • 第三講 真實的力量
  • 第四講 文學是真實的藝術性再現
  • 第五講 報導文學的世界觀
  • 第六講 報導文學的題材選擇
  • 第七講 走入採訪現場
  • 第八講 文學,藏在細節裡
  • 第九講 人生採訪的私房課
  • 第十講 寫作的藝術(上)
  • 第十一講 寫作的藝術(中)
  • 第十二講 寫作的藝術(下)
  • 第十三講 報導文學的實踐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