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32576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職場危害對工作者造成各種身心理傷害,包括立即性的人身傷害、慢性職業病,以及因工作壓力與過度勞累而導致的身心疾病。然而,職業傷病經常被社會忽視,工作者的傷病與死亡,時常被歸咎於個人體質不佳或是自己疏失。許多工作者在遭遇職業傷病之後,除了身體的病痛,還要面對無薪與失業的恐懼,一旦論及損害賠償責任,更時常發現勞雇關係迅速惡化,甚至以決裂收場。

  工業先進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期確立的職災補償制度,採「無過失」法理與社會保險,目的在避免爭訟,確保職災者能即時獲得經濟保障與醫療照顧。然而在台灣,紛亂的職災補償制度不僅未能降低勞雇衝突,反使職災者陷入法律迷宮,甚至在尋求補償權益的過程中遭受污名。更有許多職業傷病風險較高的工作者,至今仍是勞動法律或社會安全網的化外之民。

  職業傷病,是犧牲體系的產物,具體呈現勞動場域的健康不平等。政策如何回應職業傷病的補償問題,反映著整體社會如何看待工作者的生命、勞動價值,以及無所不在的社會不平等。唯有透過知識的深化與觀念的轉變,才能根本反轉犧牲的體系。本書作者從公衛政策關心健康不平等的角度切入,試圖統整橫跨於各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期待激發更多社會關注與公共討論。
  • 推薦序 職災補償制度,必須大刀闊斧改革/ 王榮德
  • 推薦序 職災—健康不平等的指標/ 江東亮
  • 推薦序 整合職災預防、補償與重建之職災保險立法/ 傅還然
  • 推薦序 重新審視台灣職災補償制度/ 賴香伶
  • 1 序:職災補償的意義/ 鄭雅文
  • 第一篇 看見職業傷病
    • 2 職業傷病的樣貌/ 鄭雅文、陳宗延
    • 3 職災者的災後處境/ 鍾佩樺、鄭雅文
  • 第二篇 職災補償制度的演化
    • 4 職災補償制度的國際發展/ 陳宗延、鄭雅文
    • 5 台灣職災補償制度的奇特發展軌跡/ 陳宗延
    • 6 職災補償的倫理基礎/ 葉明叡
  • 第三篇 台灣的職災保險制度
    • 7 台灣職災補償制度的現況與困境/ 鄭雅文、黃怡翎、鄭筑羚
    • 8 職業傷病的認定/ 鄭雅文、黃怡翎
    • 9 職災醫療:職災保險與全民健保的競合/ 鄭雅文、陳宗延
    • 10 職災補償制度中的污名/ 鄭雅文
  • 第四篇 國際經驗
    • 11 職災保險制度下的職業傷病統計:國際比較/ 陳秉暉
    • 12 德國災害保險制度/ 鄭雅文、陳宗延
    • 13 日本勞災保險制度/ 陳宗延、鄭雅文
    • 14 總結:尋求社會正義與共同良善/ 黃怡翎、鄭雅文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職災者的災後處境:研究方法
  • 附錄二:職災者的災後處境:人口屬性與職業傷病經歷簡表
  • 附錄三:德國、日本與台灣職災保險制度之比較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