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手稿文獻略論稿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768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來無意出版這樣的著作,但在神州大陸教學多年,尤其是在四川大學歷史系首開「手稿文獻學」_業課程選修已經有了兩次,同學都覺得需要有教材,但ii類的課程與教材在中國大陸是比較罕見的,於是根據上課的內容以及個人論文撰寫經驗,就編成如今的樣子,一來可以作爲課堂的教材,二來也將自己做學問的方法、心得與同學分享。
在本書之前曾經給本科生開過一門「書評寫作」公共選修通識課程,受到熱烈歡迎之程度,大爲意料之外。本來限定人數以三十人爲上限,結果來了七十多人,加上旁聽生,教室幾乎擠不下,各種專業的學科都有,只好當場請學生簡單作文與面談作爲「遴選學生」的依據。
「翥評寫作」選修課程是一個成功的嘗試,學生在學期末最後的讀涔報告與提問討論,經常是兩節課很快過去,時間常常不敷所用,大有欲罷不能的趨勢。
「書評寫作」選修課程的成功,興起我要同樣在專業課程i:有新的想法,於是大膽推出了「手稿文獻學J選修,人數初來大約十多個左右,最後堅持到學期結束者有八、九個,這樣也合乎當初的設計,寧可小班制,指定閱讀資料可以嚴格要求與上課品質保證。
本書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解題,說明「手稿文獻學」之意義,第二部分是「手稿文獻學」舉隅,以個人撰寫論文舉例爲主,這些例子說穿了,就是要告訴學生一些做學問的方法以及強調基本功夫的重要。
大學生高年級以及研究生不知道如何撰寫學術論文者,本書提供最實際的例證,說明這些方法與觀念盡在論文之中,想要有獨立思考見解者,本書是不容錯過的..........
  • 自序
  • 壹、解題
    • 一、文與獻
    • 二、手稿的意義
  • 貳、手稿的重要性
    • 一、手稿與現行集子互校可見文字疏漏並窺見作者思想演變的軌跡
    • 二、不同版本互校的重要
    • 三、閱讀手稿原件的必要性
    • 四、書信原件不經意流露真實情感與思想
    • 五、文字校勘不仔細導致研究「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六、先入為主成見(或者是「意識型態」)對研究之干擾
    • 七、自由環境對學術研究之重要
    • 八、研究資料譬如積薪後來居上
    • 九、「迷信權威」有礙學者獨立研究
    • 十、當事人參與其事的歷史紀錄
  • 參、實踐舉隅
    • 一、以毛澤東秘書田家英收藏一封信解決胡適《章實齋先生年譜》的難題
    • 二、專明學術以濟天下──略談陳澧的學術轉變
    • 三、曾國藩對梁啟超的影響(修訂版)
    • 四、梁啟超《年譜》被動了手腳
    • 五、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手稿原件的價值及其相關問題討論
    • 六、歷史翻案、文獻與論證──張耀杰《懸案百年:宋教仁案與國民黨》書後
    • 七、梁啟超親筆蔡松坡史事二三事文稿
    • 八、梁啟超駁斥日本人謊言而撰擬《順天時報》啟事
    • 九、臺靜農先生珍藏陳獨秀書札讀後記
    • 十、一部奇哀遺恨開山之作:臺灣逸民連雅堂《臺灣通史》之民族精神發微
    • 十一、讀《溥儒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書後
    • 十二、關於口述歷史、檔案與研究的若干問題──兼談我如何做口述歷史及其研究
    • 十三、貫通四部 圓融三教──蒙默先生談蒙文通先生的學術
    • 十四、從胡適的絕筆墨寶談起──敬悼黃彰健先生
    • 十五、《藝‧道‧情──王慶餘口述傳奇的一生》自序
    • 十六、海外奇人的文化中國情懷──《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書後
    • 十七、讀胡佛檔案館收藏《蔣介石日記》中所見的胡適
    • 十八、蔣介石日記解讀:雷震案真相大白
  • 附錄
    • 一、胡佛及其胡佛檔案館
    • 二、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宣傳海報展覽
    • 三、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珍藏《蔣介石日記》提及監視胡適與整肅《自由中國》雷震的相關資料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