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典籍增輝:宋代文獻整理與數位化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5/07/23
閱讀格式
:
EPUB
ISBN
:
9789571479293
宋史大家黃寬重教授六十載研究集結
砌磚夯土,再構南宋半壁山河
相較漢、唐武功盛世,南宋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代被貼上了「積弱」的標籤。所謂「半壁山河」,除了是相較北宋而言喪失大片國土的直述句,更隱含南宋是據守南方的「殘缺政權」之意。在此觀點下,南宋被視為庸碌腐化、委屈求存的朝代,直到當代學界以「背海立國」視角重新審視南宋歷史後,才逐步翻轉「半壁山河」的意義。
黃寬重教授近六十載的學史生涯,以「再構南宋半壁山河」為畢生志業。藉爬梳整理史料,穩健紮實地探索、重新認識南宋的面貌。此套研究彙叢以「半壁集」為名,黃寬重教授除了希望畢生研究能翻轉讀者對南宋半壁山河的負面刻板印象外,也期待學界持續在南宋史研究領域砌磚夯土,攜手構建南宋的半壁山河。
《半壁集》收錄黃寬重教授多年來發表的期刊論文與研究成果,並依主題分冊編輯出版,包括「家族與社會」、「地方武力」,「文獻整理及其價值」、「東亞地緣政治角力」、「政局變動的戰、守、和博弈」、「為學基本功」、「知人論事」等冊。
《典籍增輝——宋代文獻整理與數位化》
以典為路,尋史問學
從紙本到數位,勾勒南宋研究的多重蹊徑
黃寬重教授在南宋史研究的領域中,已耕耘近六十年,除了探索南宋史諸多議題之外,亦致力於典籍版本的考訂與爬梳,積極參與文獻數位化工作,嘗試在紙本與數位之間建立對話,開展傳統史學與現代科技的結合,進而為傳統歷史研究開闢新路。
本書收錄作者整理宋代典籍及參與推動數位化計畫所撰寫的十八篇文章,依性質分別納入〈議題回顧〉、〈《四庫版本對研究的啟示》〉、〈1990年代以後的文獻突破〉、〈數位人文早期的發展軌跡〉四篇中,呈現作者一甲子以來南宋研究的學術生涯中,如何藉由研讀、梳理典籍以釐清史事尋找議題,也留下宋代典籍整理與數位化的發展源流,提供南宋史研究者寶貴的治史經驗談。
【作者簡介】
黃寬重
1949年生,臺灣宜蘭人。中興大學文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博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韓國漢城大學訪問學人。專研宋史,著有《宋代的家族與社會》、《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政策‧對策──宋代政治史探索》、《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隨者對南宋中期政局變動的因應》、《藝文中的政治──南宋士大夫的文化活動與人際關係》、《居鄉懷國──南宋鄉居士人劉宰的家國理念與實踐》等專書,主編《中韓關係中文論著目錄》。論文百篇,已輯成《南宋史研究集》、《南宋軍政與文獻探索》、《宋史叢論》、《史事、文獻與人物──宋史研究論文集》四書。
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興大學副校長、國家圖書館館長、長庚大學講座教授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日本東洋文庫海外名譽研究員等職。曾獲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砌磚夯土,再構南宋半壁山河
相較漢、唐武功盛世,南宋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代被貼上了「積弱」的標籤。所謂「半壁山河」,除了是相較北宋而言喪失大片國土的直述句,更隱含南宋是據守南方的「殘缺政權」之意。在此觀點下,南宋被視為庸碌腐化、委屈求存的朝代,直到當代學界以「背海立國」視角重新審視南宋歷史後,才逐步翻轉「半壁山河」的意義。
黃寬重教授近六十載的學史生涯,以「再構南宋半壁山河」為畢生志業。藉爬梳整理史料,穩健紮實地探索、重新認識南宋的面貌。此套研究彙叢以「半壁集」為名,黃寬重教授除了希望畢生研究能翻轉讀者對南宋半壁山河的負面刻板印象外,也期待學界持續在南宋史研究領域砌磚夯土,攜手構建南宋的半壁山河。
《半壁集》收錄黃寬重教授多年來發表的期刊論文與研究成果,並依主題分冊編輯出版,包括「家族與社會」、「地方武力」,「文獻整理及其價值」、「東亞地緣政治角力」、「政局變動的戰、守、和博弈」、「為學基本功」、「知人論事」等冊。
《典籍增輝——宋代文獻整理與數位化》
以典為路,尋史問學
從紙本到數位,勾勒南宋研究的多重蹊徑
黃寬重教授在南宋史研究的領域中,已耕耘近六十年,除了探索南宋史諸多議題之外,亦致力於典籍版本的考訂與爬梳,積極參與文獻數位化工作,嘗試在紙本與數位之間建立對話,開展傳統史學與現代科技的結合,進而為傳統歷史研究開闢新路。
本書收錄作者整理宋代典籍及參與推動數位化計畫所撰寫的十八篇文章,依性質分別納入〈議題回顧〉、〈《四庫版本對研究的啟示》〉、〈1990年代以後的文獻突破〉、〈數位人文早期的發展軌跡〉四篇中,呈現作者一甲子以來南宋研究的學術生涯中,如何藉由研讀、梳理典籍以釐清史事尋找議題,也留下宋代典籍整理與數位化的發展源流,提供南宋史研究者寶貴的治史經驗談。
【作者簡介】
黃寬重
1949年生,臺灣宜蘭人。中興大學文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博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韓國漢城大學訪問學人。專研宋史,著有《宋代的家族與社會》、《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政策‧對策──宋代政治史探索》、《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隨者對南宋中期政局變動的因應》、《藝文中的政治──南宋士大夫的文化活動與人際關係》、《居鄉懷國──南宋鄉居士人劉宰的家國理念與實踐》等專書,主編《中韓關係中文論著目錄》。論文百篇,已輯成《南宋史研究集》、《南宋軍政與文獻探索》、《宋史叢論》、《史事、文獻與人物──宋史研究論文集》四書。
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興大學副校長、國家圖書館館長、長庚大學講座教授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日本東洋文庫海外名譽研究員等職。曾獲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 劉子健推薦序 略論南宋的重要性
- 總 序 砌磚夯土再構半壁山河
- 自 序 梳理典籍,堅實南宋研究
-
第壹篇 議題回顧
-
第一章 版本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以若干宋代典籍的比勘為例
-
第二章 典籍增輝──中國大陸學界整理宋代典籍的回顧
-
-
第貳篇 《四庫》版本對研究的啟示
-
第三章 文津閣本宋人文集的價值及其問題──以《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為例
-
第四章 《四庫全書》本《洺水集》補遺
-
第五章 《四庫全書》本得失的檢討──以程珌的《洺水集》為例
-
第六章 宋史研究與版本問題──以孫應時《燭湖集》為例
-
第七章 《四庫採進書目》的補遺問題──以淮商馬裕呈送書目為例
-
第八章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錯簡、脫漏示例──以《相山集》與《慈湖遺書》為例
-
-
第參篇 1990年代以後的文獻突破
-
第九章 《永樂大典》中《三朝北盟會編》史料及其相關問題
-
第十章 《胡澹菴集》的傳本與補遺
-
第十一章 南宋「流求」與「毗舍耶」的新文獻
-
第十二章 南宋活字印刷史料及其相關問題
-
第十三章 利用文集、方志研究南宋史的省思
-
-
第肆篇 數位人文早期的發展軌跡
-
第十四章 中央研究院人文計算的回顧與前瞻
-
第十五章 數位典藏與人文研究──中央研究院文獻資料數位化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
第十六章 數位時代人文研究的衝擊與蛻變
-
第十七章 楊國樞院士與數位典藏計畫
-
第十八章 我所認識的數位典藏高祖謝清俊
-
- 參考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