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判斷的基本:明確、適時、精準、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72789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判斷力,學校沒教,公司、上司也不會告訴你,卻是高績效工作的關鍵核心!

判斷力,職場最重要的辦事能力
「該怎麼做才好?」
當你面臨必須下決定時,
希望短時間內就做出正確的判斷、
完美並快速地解決問題嗎?
一切就要看你有沒有「判斷的基本功」

不論是哪種行業,工作上都必須面臨各種不同狀況的判斷,工作能力強的人會先思考「判斷時絕對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則」,再對症下藥處理問題,才能高績效順利完成工作。

日本頂尖企管顧問鳥原隆志提出養成判斷力的3種迷思、5個能夠、70條原則:

3個迷思:
——因為缺乏自信或擔心做錯挨罵,所以「不想做判斷」?
——努力做判斷,但老是抓不到重點或是方向不對,所以「判斷總是失誤連連」?
——一面想做判斷、另一方面又擔心惹出麻煩想逃避,所以陷入「判斷搖擺不定」的苦惱?

5個能夠:能夠明確做出判斷、能夠在適當時候做出判斷、能夠精準判斷、能夠以中長期眼光縱觀俯視整體,再做出判斷、能夠在判斷時樂在其中

70條原則:
五秒法則:時間花得多不一定好?
判斷的主軸:每件事都很重要?
知會的重要:據實以報對嗎?
暫時退出:發生錯誤時該力求狂瀾嗎?
杯麵鐵則:訂出步驟和標準的好處是什麼?
果醬法則:選項多真的好嗎?
海因利奇法則:一件事情讓你心頭一驚,代表什麼?
……

判斷力也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工作中你可能從未出過大問題,但其實不少判斷習慣都隱藏著致命的危機點:

——不過是一點小錯,而且主管沒發現:「我不想和主管報告後被罵。」
——經驗多了就沒問題:「只要累積越多經驗,判斷能力就會越好。」
——截止時間還長:「反正還有時間,最後再來決定吧。」
——是分析原因還是抒發個人感想:「只是恰巧發生。」、「都是因為注意力不足。」
——預料外的事都是別人的事:「等真的發生後再來思考也不遲,總有辦法解決。」

以上這些判斷習慣對你我來說絕對不陌生,本書能幫助你重新認識判斷力、破除判斷的迷思,避開誤區,養成更精準的判斷習慣。

判斷力如果沒有時時鍛鍊,一旦到了緊要關頭,就無法有效發揮。為了避免判斷力生鏽卡住,時時應用判斷力的70個原則,解決工作問題自然事半功倍!
  • 前言
  • 引言:正向思考的判斷力
    • 01、好判斷的本質:「渴望」>「閃避」
    • 02、判斷的類型:我應該改掉什麼樣的習慣
    • 03、五秒法則:並非時間花得久,就可以做出好判斷
    • 04、顧客觀點:只要客觀看待事物,自然就會「懂得為對方著想」
    • 05、推想:試著懷疑,去否定「做不到」
    • 06、身為領導者的判斷:把判斷分類成七大盒
    • 07、高階主管的含意:抱持「我要去執行」的意識
  • 【Part 1】判斷的基本原則
    • ▸ 思考時不偷懶=重視流程
      • 08、重視流程:懂得做出好判斷的人,都會照著步驟行事
      • 09、決定流程:該走怎麼樣的路徑,就怎麼走
      • 10、看不見的問題:不要只拘泥於「看得見的問題」
      • 11、常規:千萬不要忽視「前提」
      • 12、「做決定」的樹狀圖:還有沒有其他選項
      • 13、時間的經過與結果:擁有「短期」和「中長期」兩種眼光
    • ▸ 果決=排除干擾
      • 14、時間限制:讓自己有「割捨的勇氣」
      • 15、優先順序:懂得做「判斷之前的判斷」
      • 16、判斷的主軸:具體定出「重要性的高低」
      • 17、帕列托法則:看清什麼才是「真正的兩成」
      • 18、檢傷分類:定出「不需要做的事項」
      • 19、灰色地帶:把心思花費在一時無法做決定、卻應該深思熟慮的事情上
    • ▸ 降低不明確性=風險管理
      • 20、「自以為」的風險:說不定情況已經有所改變
      • 21、「資訊來源」的風險:那是千真萬確的資訊嗎?①
      • 22、「定性資訊」的風險:那是千真萬確的資訊嗎?②
      • 23、為了明日的糧食:閃避風險會害人無法做出判斷
      • 24、海因利奇法則:不要忽視讓你心頭一驚的經驗
    • ▸ 掌握自我的類型=偏誤檢查
      • 25、主觀的陷阱:不要依自己的喜惡和期望來行動
      • 26、成見與妥協:不要妄下斷語,但也不要讓步
      • 27、偏誤:掌握自我判斷的偏差
      • 28、出乎預料的回答:對方的思考方式不會和自己一樣
      • 29、經驗的正負面影響:不斷更新腦袋裡的選項
      • 30、團體迷思的陷阱:大家一起做決定就可以什麼都不怕?這其中是有陷阱的!
    • ▸ 不拖拉=採取行動
      • 31、艾米特法則:往後拖延只會讓人必須付出兩倍以上的勞力
      • 32、快速成形:告訴自己「凡事都可以重新來過」
      • 33、角色扮演:實際演一場做判斷的戲碼
      • 34、回顧:不讓自己白白失敗
  • 【Part 2】各種狀況下的判斷確認項目
    • ▸ 緊急時
      • 35、機師訓練法:專注於「做得到的事情」
      • 36、預防恐慌:說出能讓自己「保持平常心」的話
      • 37、「知會」的重要性:據實以報
      • 38、有附加條件的判斷:發出緊急指示時,不忘附加明確的條件
      • 39、恢復必要功能:採取適當的應急措施
      • 40、洞察力:預測「未來有可能發生什麼事」
      • 41、分析原因與預防復發:勿忘二次應對
      • 42、緊急狀況應對手冊:做好準備以防患未然
    • ▸ 失誤時
      • 43、把受害降到最低:不該「掩飾傷口」,而是要「不讓傷口擴大」
      • 44、信用存款:謊言會化為「一百倍的傷害」
      • 46、改變做法:既然主動出擊無效,試著退一步看看
      • 46、暫時退出:不拖泥帶水,告訴自己「還有下一次的機會」
      • 47、隨它去效應:比賽結束前,都不算是結束
    • ▸ 擬訂計畫時
      • 48、戰略與戰術:想出讓自己一直處於優勢的方法
      • 49、剪刀石頭布理論:讓成長循環持續運轉
      • 50、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把效率和效果混為一談
      • 51、成長曲線法則:掌握「生命週期」
      • 52、過度評價:別把「恰巧」誤當成「實力」
      • 53、破壞者登場:現在對抗的對象並非真正的敵人
    • ▸ 展開新事物時
      • 54、社會認同的原理:拋開「我要和大家一樣」的想法
      • 55、想出好點子的方法:試著不照「常理」出牌
      • 56、市場性:不把願望和需求混為一談
      • 57、期望值:把「可能性」化為數字來做比較
    • ▸ 「停止」、「捨棄」
      • 58、取捨的選擇:想要有所得,就必須有所失
      • 59、品項一進一出:「展開」之前,先決定「停止」
      • 60、排除情感的投入:當自己是諮詢顧問來思考
      • 61、沉沒成本:「怕浪費」會讓人掉入陷阱
  • 【Part 3】提升團隊的判斷力
    • ▸ 建立容易判斷的架構
      • 62、杯麵鐵律:訂定「步驟」和「標準」
      • 63、果醬法則:不提供過多的選項
      • 64、比較的優勢:讓團隊成員專攻各自擅長之處
      • 65、投資與回報:學會懂得做出「交給別人去做」的判斷
    • ▸ 幫助他人做出正向的判斷
      • 66、自發性:讓對方覺得「這是我做出的判斷」
      • 67、傳達的方式:讓對方產生積極工作的心態
      • 68、AIDMA 原則:讓對方產生興趣,促使對方採取行動
      • 69、專案化:清楚地讓對方知道「這是他的工作」
      • 70、蘭斯法則:沒發生問題的地方就別多嘴干涉
  • 結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